shumai是烧卖的英语吗


讲述“龙韵”的深邃故事,让这个词汇及其背后的文化精髓、丰富象征被更多人理解和接纳

其实,“龙韵”并非新近的翻译。据学术界所述,“龙韵”的最早出现可追溯至19世纪初。当时,英国传教士马什曼在翻译《论语》时,对基本汉字进行了注音,其中对“龙”的注音便是“龙韵”。尽管随后他在解释时仍使用了“Dragon”一词,但“龙韵”这一词汇的诞生已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而谈及“Dragon”,其作为龙的翻译历史也相当悠久。专家介绍,马可·波罗的东方游记中便有使用“Dragon”一词来描述建筑上的龙形生物。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其编纂的《字典》中也将龙译为了“Dragon”。这本字典的影响深远,“Dragon”一词因此得以广泛流传。

对于翻译的调整与改变,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西方的龙形象,而的龙则寓意吉祥,两者形象迥异。的确,龙与西方龙生长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形象差异显著。这也导致了关于龙的翻译之争持续了数十年。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龙韵”作为一个标准翻译,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同度仍有待提高。

比改变翻译更重要的是讲好“龙韵”的故事。要让这个词汇,连同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丰富象征为更多人所知、所感。这需要我们深入挖掘“龙韵”的文化内涵,用生动的故事和具体的表达方式将其呈现出来。

借鉴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理论:能指即为“龙韵”这一语言符号的发音与拼写;所指则是这一词汇背后的文化形象与意义。只有能指与所指相辅相成,语言才能有效传达情感与思想。我们需要通过设计、文学、动漫、影视、游戏等文化产品,让“龙韵”以具体可感的方式进入世界文化语境。

若要使“龙韵”成为标准的翻译,我们需要做好更多的工作。从产品创造到文化表达,都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希望独特的文化积淀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作为文化积淀的一部分,“龙韵”的传播更要遵循文化的发展逻辑,在潜移默化中赢得更广泛的认同。

易之(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汪垠涛(编辑)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

(下载红星新闻APP,提供有价值的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