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恩的信300字
【繁荣新时代·书信里的乡村蜕变】
北京展览馆中,“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里,一封来自重庆单元的奉节县平安乡的感恩信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封由106户脱贫户共同书写的信件,其背后隐藏着无数令人动容的故事。
步入重庆单元的展区,那封承载着无数人情感的信件便跃然眼前。颜道明,平安乡村的一位村民,看着那些熟悉的字迹,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一年多前,他与乡亲们共同策划写这封感恩信的情景,至今仍清晰可见。
2020年底,平安乡通过了脱贫达标验收,扶贫工作队结束了近四年的辛勤工作。老颜和其他脱贫户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向扶贫表达深深的感激。经过商议,大家决定以写信的方式,来传达他们内心的感激之情。
朱学兵,今年57岁的他,小时候便失去了母亲,曾在山洞里与父亲度过了25年的艰难岁月。但在和的扶贫及扶贫的帮助下,他成功地从山洞搬出,住进了宽敞的平房。后来,他的生活越来越好,家里养了四头猪,种植了经济作物,一年的收入达到了四万多元。他的三个孩子也在大家的鼓励下,学习更加努力了。
杨兴权老人则是一个勤劳朴实的代表。他的家庭曾遭遇重大变故,短短几年内,妻子和儿子相继因病去世,儿媳也因患精神疾病离家出走,留下三个年幼的孩子需他独自抚养。但幸好有扶贫和好心人的帮助,他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他的感恩簿上详细记录了每一个帮助过他们的人,这成了他珍贵的回忆和感激的见证。
老颜随手翻开这本感恩簿,回忆起那些年乡村和扶贫们帮助他们建设养猪场、解决扶贫、协调工程拨付资金、解决用水困难等种种情景。这些情景也一一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在家中,老颜怀着激动的心情连夜写下了这封感恩信。106户脱贫户代表在信上郑重地按上了自己的手印。这封长达五页、共计979字的信件,记录了平安乡这块曾经贫困的土地在和的关怀下,如何摆脱贫困,走向新生活的幸福故事。
这封感恩信不仅是这个温情时刻的记录,更是对和扶贫工作的最好赞扬。它见证了扶贫们的辛勤付出和无数人的努力,也展现了新时代下乡村的蜕变和的幸福生活。
资料来源: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及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