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由人最精辟句子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曾有“偏沉则随,双重则滞”的经典之语,其后人的诠释众说纷纭,各抒己见。
有的解释认为,这是对“立如秤之精准,动作灵活如车动”的补充描述。偏沉指的是劲力的虚实变化,而双重则是指虚实不分。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如果身法虚实掌握不当,交手时容易形成硬碰硬的局面,这就是所谓的双重。在遇到强大的对手时,若只依赖力量对抗,不能灵活运用太极拳的技巧,则容易被对方的力量所,无法实现以弱胜强的效果。
另一种观点则指出,“偏沉”与“阴阳之理”相辅相成,却又不可混淆。“偏沉”并非病态或错误,而是太极拳中的一种策略。其结果是,能够使人在应对变化时如流水般顺其自然,不被动摇。
在太极拳的诠释中,不同的理解确实存在。
杨澄甫的弟子对这一句的理解较为深入。陈微明解释说:“何为‘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当两方力量相遇并平均分配时,彼此之间会形成抵抗,这就是双重。在双重的情况下,双方会形成僵持局面,但最终力量大的一方会胜出。而若能在一处松劲,使力量不平均,即为‘偏沉’。这样,即使对方力量再大,也无法发挥其力,我方可以轻松应对并化解之。”他还提到,“当感觉有双重之嫌时,应迅速调整为偏沉,虚实相生,虽分阴阳但始终保持黏连不脱的状态。”
董英杰在《太极拳论详解》一书中对“偏沉则随,双重则滞”的解释为:“何谓偏沉?就如同车轮的比喻,当一脚偏踏车轮时,自然会随之而下。而双重则是当两脚分别踏向两个方向且力量均衡时,则会形成滞涩无法转动的局面。”
根据我的理解,“偏沉则随,双重则滞”与前文中的“立如秤准、活似车轮”是密不可分的。这四句话共同构成了太极拳的精髓。其中,“立如秤准”不仅指秤砣的平衡,更是指身体的平衡犹如秤砣在秤杆上的移动。这种平衡就如同车轮的转动一样灵活。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偏沉则随”是处理自身平衡的方法,即在动态中分清虚实并维持平衡。而在对练中,“偏沉则随”则是双方平衡与虚实的变化,体现了太极拳的阴阳之道。太极拳的修炼离不开这两个字——“阴阳”。
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无论是单练还是对练,都需遵循“偏沉则随,双重则滞”的原则。单练时注重自身平衡的处理和虚实的分清;对练时则需要把握双方平衡与虚实的变化。这不仅是太极拳的技巧,更是对身体与心灵的修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太极拳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