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冬至到春节有多少天
冬至节气的到来与广西人的冬至习俗
北京时间12月21日晚上冬至作为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正式来临。虽然现代人对冬至的重视程度不如过去,但在唐宋时期,冬至曾享有7天的假期。据《假宁令》记载,当时的人们在元正和冬至时都能得到七天的休假。转眼到了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我们距离下一个假期——2022年的来临已近在咫尺。
广西人冬至的传统美食有哪些?
尽管古代的假期传统已经消逝,但冬至的诸多习俗依然被传承下来。广西各地在冬至时节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腊味——在桂林龙胜地区,冬至时腌制腊味食品是一种普遍的习俗。因为冬至前后常有北风和干风天,适宜准备过年的食物。
米粽——在玉林地区,每当冬至,家家户户都会包制米粽。米粽、沙糕、糍粑等都是冬至节的传统食品,玉林人甚至将冬至戏称为“米粽节”。
豆腐酿——在岑溪等地,人们在冬至时会食用豆腐酿。与此德保等地的壮族则会吃南瓜饭,寓意与北方冬至时吃百味馄饨相同。
汤圆——在民间,冬至有吃汤圆的习俗。汤圆象征着天圆,吃汤圆即是祭天的仪式,源自古代的祭天风俗。
冬至农事建议与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中,节气如冬至对农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些流传下来的农谚至今仍对现代农业有借鉴意义,如“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等。
据气象部门消息,冬至后广西将迎来降雨、降温和大风天气。这将对农业生产产生主要影响:
降水过多可能导致农田湿涝、渍害。
日照偏少会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导致作物长势弱。
温度过低可能导致作物积温不足,易受病虫害。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建议:
NO.1 兴修水利抓肥源
应集中力量抓紧时机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时积肥送肥,为春种做好准备。
NO.2 防病虫害
结合冬季积肥清除田间残茬和杂草,及时处理农作物残余物,以消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
NO.3 施腊肥
尽管此时华南田野仍有一派生机,但也要注意施好腊肥,防止冻害,确保冬菜顺利越冬。
NO.4 防早苔
对于油菜等作物,要注意防止早苔现象。如出现早苔,应及时摘除并在晴天追施有机肥。
(文末惊喜——2022年放假日历抢先看)
来源:广西农业农村厅新媒体二十四节气 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