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区别


再议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十年学制

作者:居才

关于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的总学制,究竟应该设定为多少年?这个问题,经过深思熟虑的探讨,我们发现无论哪种学制设定,都需要有坚实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持。

在设定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的总学制时,我们必须综合考虑的教育发展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后数十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现实中的学习时间利用、有限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退休、婚育等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影响学制设定的关键要素。

我的观点是,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的总学制设定为十年是较为恰当的选择。

我认为,这种学制设定应考虑从六岁半开始进入小学阶段,小学持续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三年的模式。这样的设置更有利于适应和匹配孩子的学习能力、智力、心理、年龄等健康成长要素。

我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如下。

自以来,大约三十年的时间里,我国主要采用的学制是九年制(各地存在一些差异)。而在发达,基础教育的学制大约在11至12年之间。尽管有些采用学分制,实际学制可能与高中毕业不完全一致,但基础教育实际学制大致在9至10年之间。

实施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十年学制后,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年龄大约在20至21岁之间。这使大学生有机会提前两年的时间毕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能力去进行创新创造。这也使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用工服务时间得以提前,有助于缓解或高效解决老龄化问题及退休问题。

对于这种学制设定,也有人会提出疑虑。

关于孩子过早步入社会的担忧。有人认为孩子过早步入社会对其身心是否能够承受存在疑虑。我认为在身体方面应该没有大问题。关键在于孩子需要在心理方面做好调整。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孩子在18周岁后,体质、心力、智力等身心发展日趋成熟,完全能够满足学习生活需求。

我国将18岁定为未成年人的法定年龄,这一法定年龄是有科学依据的,证明了缩短学制后学生的学习状况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我国的婚姻也佐证了这一点。

关于学业负担的问题。有人认为在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用十年的时间完成十二年的学习内容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事实上,按照现行的课程标准,初中和高中实际上都需要缩短学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缩短学制并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关于教育方面,有人建议取消中考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我认为这种做法并不恰当。中考与“普职分流”等教育密切相关,有其存在的价值。

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目标的问题。有人质疑学制缩短后是否能学到应有的知识以及是否能够实现教育目标。通过适当调整课程标准和课程难度,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学来实现教育目标。

实施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十年学制不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实现教育战略目标和人才战略目标。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不知我的这些观点是否真的有些许道理?

谢谢大家的阅读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