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6年最晚春节
近期,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先后对外公布了其春节期间的客户消费概览。这一报告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高净值人群在过年期间的支出方式有何不同,还揭示了他们的资金流向。
高净值客户理财偏好明显
“理财之道,财不空出”这句古训在现今依然适用。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而言,春节的开销往往较大,假期过后往往捉襟见肘,理财之路显得颇为艰难。然而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除了消费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资金在春节期间不闲置。
据平安银行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该行的高净值客户中,60后客户的资产增长速度较快,平均每人净增资产近43万元;而90后客户的资产增长同样可观,平均每人净增约48万元。在消费方面,相较于财富积累时间较长的60后和70后,80后和90后的消费能力更为突出,人均消费接近15000元。这表明90后不仅重视投资理财,同时也展现出强大的消费能力。
各家银行为吸引客户各显神通
为了吸引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各家银行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普益标准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共有32家银行推出了87款带有“春节”或“新春”字样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38%。这足以看出各家银行对于春节市场的重视。
平安银行的报告进一步揭示了高净值客户的理财偏好。该行持有资产达2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客户中,半数热衷于活期理财产品。其中一款名为私行专享日添利(增强型)的产品在春节期间销售量达到了800,活期理财产品在春节理财产品销售中的占比更是高达49%。
稳健投资仍是重要方向
除了活期理财产品外,银行的代销投资(如黄金、国债等)在整体理财认购金额中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达到了25%。私募产品销售占比为15%,公募产品占比为7%。这表明稳健投资依然是高净值客户的重要投资方向之一。
旅游与消费成为主流选择
在春节消费方面,旅游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消费途径。招商银行的数据显示,、香港、日本、泰国和澳大利亚是持卡人最为青睐的旅游目的地。而高净值人群在国内外的人均消费也十分接近,体现出高净值人群的购买力之强。特别是在出境游方面,人均花费明显高于国内游。
服务项目中的权益备受关注
在银行的各项服务中,权益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重点。招商银行的调查数据显示,饭票和影票是最受欢迎的权益服务项目。而平安银行的数据也显示,其高净值客户在春节期间对各类权益服务的使用率有明显增长。如高尔夫练习场、机场接送以及家庭医生等服务的使用率均有显著提升。
通过两家的报告数据可以看出,高净值人群在春节期间的消费与普通消费存在较大差异。他们的理财观念和消费习惯都体现出了一种高端、精致的生活方式。平安银行的负责人也表示,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意识非常浓厚,春节消费也呈现出差异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