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影评视听语言


在武侠的辉煌历史中,剑仙作为侠客的最高境界,一直为人们所传颂。不同于一般的剑客,仙侠小说中的剑客不仅擅长剑术,更融入了道家剑法的精髓,仿佛半仙般超凡脱俗。

《卧虎藏龙》这部作品使李安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但其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与影响却远超这一荣誉。人对武侠世界的向往,不仅仅局限于打斗场面和特效,更多的是对仗剑走天涯、行侠仗义、快意恩仇的梦想的投射。

在武侠世界里,高手如云,卧虎藏龙。其中,李慕白作为武当大侠,其功业在于,修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超脱尘世,成就仙人之境。他遵循的修炼原则是“性命”,既注重精神修炼,也注重身体的锻炼。在修性方面,他致力于去除贪欲,明本心,让精神纯净无杂;在命功方面,他炼化精气神,以求结丹成仙。

修炼的过程中,李慕白坚持“先性后命”的原则,七分性功三分命功。他的思想根源和行为举止,都是以此为根基。但他的生死罩门也在于此——对青冥剑的执着和对俞秀莲的深情。李慕白一心退隐江湖,潜心,却因丢失青冥剑而引出了一连串的江湖纷争。

青冥剑不仅是宝物,更是不祥之物。它背后隐藏着神秘的力量,是回归自然、最终通向死亡的道路。而李慕白所练的“玄牝剑法”,则是从《道德经》中汲取灵感,取名于雌性的生育之力,象征着最母性的东西。

在看来,性与命是不能分割的。修行之人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修身养性,这就是性命的基本意义。在文化史上,“性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李慕白面对中的难题时,告诫自己要超越凡尘的欲念。

当他提前破戒出关时,告诉俞秀莲自己已无法再继续修炼。其中包含了他对师仇未报和俞秀莲的牵挂。这也正应了一句古话,“淫”字难断,若心中欲望不死,成仙便成了一句空谈。电影中李慕白与俞秀莲的对话场面更是道出了他生死之间的与情深。

在师父败于的前车之鉴下,李慕白执意收玉娇龙为徒。他希望通过玉娇龙来修炼自己的心性,将她视为自己的一大考验。竹林里与玉娇龙的对决场面如同一场交融的极致体验,二人间的情仇纠葛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面对情字之难,李慕白却依然坚定地追寻着玉娇龙。他内心的欲念引导他走向了最终的命运。他走进了窑洞这个形如、孕育万物的所在,这里既有生也有死。他与玉娇龙的纠葛成为了其路上的最大试炼。

李慕白试图通过交出青冥剑来断绝尘世凡俗,但他真正放不下的却是尘世的情感。他最终明白了虚名如尘土,只有心的修行才是最重要的。尽管他的欲念无法在年轻貌美的女子身上得到满足,但他仍深知自己的重情重义才是真正的侠之风范。

他告诉玉娇龙:“一切都是人心的作用。”这表明了他并不追求虚妄的名利,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修行。他真正放不下的、修不了的却是身体的本能欲念。虽然他试图通过降服欲望来达到“得道”的境界,但最终还是以死亡和自己的欲念告别。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而李慕白则是这个梦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虽然是一个凡人,但他用死亡为俗世的恩怨情仇做了断,展现了一个真正的“侠”的风采。尽管他未能成为真正的“仙”,但他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