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阅读的深度》

丁晓平 著

作家出版社

“历史长河中,无数家族的繁荣昌盛皆因积德行善,而天下公认的最佳行为莫过于读书。”这句清代嘉庆年间礼部尚书姚文田自题的书房对联,深刻地反映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作者丁晓平以此为灵感,将之印在新著《阅读的深度》(作家出版社)的封面上,以彰显他撰写此书的初衷和用意。无论、语言、国别,人类历史上对读书重要性的共识超越了意识形态和时间的限制,历久弥新。将阅读作为一种艺术学科进行学术探讨、研究和著述,却是一个新颖且富有深意的主题。可以说作者以开拓者的姿态,通过《阅读的深度》为我们开启了探索阅读艺术世界的门户。

《阅读的深度》分为《阅读的哲理》、《阅读的探求》、《阅读的感悟》、《阅读的印记》四个部分。作者以其严谨的态度、辩证的逻辑、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思考,不仅提出了问题,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个人阅读体验出发,这四个部分分别引导我们思考:阅读是什么的本质,阅读所需的内在动力,阅读的目的何在,以及阅读的具体实践方式。理解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后,我们便能更深入地掌握“深度阅读”的艺术。

艺术究竟为何物?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大体上是对事物的观察和操作方式,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把事情看得更清晰一些,做得更精彩一些。”这段话虽然简单直白,却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作者深谙书海,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出版界老兵。在《阅读的深度》中,他以冷静的观察和犀利的笔触,敢于直言不讳。例如在《好时代与坏时代的阅读》一文中,他并未一味赞美出版界和读书界,而是指出每个时代都可能有阅读的好与坏的时代。他直率地指出:“阅读首先需要有值得一读的书。然而现在好书常有,但符合心意的书却不易得。好书淹没在海量书籍中。读者如何寻找?出版人、出版社、书店都说所出之书为佳作,但社会对书籍的专业评价不足,我们的行业缺乏权威可信的推荐。”

作为一名热爱阅读的作者,他不仅是“读真书、真读书、深读书”的读者典范。在《阅读的深度》中,他不仅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验、乐趣和体会,还总结了阅读的方法和目的。他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阅读都应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他强调了阅读的“动口”、“动手”、“动心”三者结合的重要性,以达到“读以致知”、“读以致用”、“读以修为”、“读以致乐”的四大目标。

“阅读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为了推广全民阅读计划,作者边实践边思考、边写作边领悟,先后撰写了《不倦的书籍》、《阅读的力量》、《书香如故》、《变革从阅读开始》等优秀作品。而《阅读的深度》则是他在阅读学研究领域的第五部专著,装帧精美典雅,特别是精选的近70幅插图出自法国著名版画家古斯塔夫·多雷之手,为读者带来了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开始阅读,永远不晚;停止阅读,则错失良机。”在这篇文字的我再次借用作者的名言来表达我的感谢之情。感谢他为这个阅读的好时代和广大读者所做的贡献。希望《阅读的深度》能引导更多人热爱并坚持这项“天下第一等好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