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时节怀念亲人


清明时节忆亲恩

高小玲

又是一年清明时,思念亲人的时刻悄然而至。路上的花圈与贡品往来繁忙,为这特殊的日子增添了几分沉甸甸的意味。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那么一位放不下的亲人,那么一段深埋心间的过往。

随着涌动的人潮,我们来到了祖辈的墓地。手中的贡品和烧纸分好,我们先走到了父母的坟前。父亲已离我们远去十年,这十年间,他的音容笑貌始终萦绕在我们的心头。看着父亲坟前已长高的芨芨草,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时光。

那时天刚蒙蒙亮,父亲驾着驴车来叫我,一起去山上拔芨芨草。他眼神锐利,瞅准了一丛长势旺盛的芨芨草,拿出撬棒,巧妙地绕了几圈,找准角度,双手用力一拔,一大束芨芨草就连根而起。他的动作流畅而霸气,真是比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还威风。父亲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一车芨芨草载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回家去。

我坐在车上,望着路边的残败草堆,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而父亲,则像那坚韧的芨芨草,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倒。我曾打趣说,父亲你比野火还厉害,芨芨草春风吹又生,而你则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如今山坳里的芨芨草已长得丰茂,但再无人拔来编筐。我们便将它们留给父亲,让他在天堂安息。我们在坟头烧纸钱、献贡品、磕头跪拜,表达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从父亲的坟头翻过一座山,我们来到了大伯的坟头。大伯才华横溢,曾是吃“皇粮”的公务员。他多才多艺,尤其是那一手好字,刻写在蜡纸上的文件如同印刷体一般规范。可惜在一次检查危房的工作中,他因救同事而英年早逝。这件事不仅令家人悲痛欲绝,也改变了父亲的命运。原本在公社工作的父亲只能回家种地,扛起了养家的重任。

大伯的离世和家庭的变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我们无法预知。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大伯的外孙女和孙子如今都已事业有成,这或许能让大伯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回望过去,我们感恩父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他们的善良、担当与忠诚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骨子里。在这个清明节,我们怀念亲人、感恩生活、珍惜当下。愿家族兴旺、世代传承!

(作者简介:高小玲,女,山丹县作协会员。热爱文学,喜欢用文字表达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