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祝福歌》海底捞音乐


常常在网上冲浪或曾经体验过海底捞独特服务的友人们,想必对这首耳熟能详的《生日祝福歌》不陌生。“对所有的烦恼说bye bye,对所有的快乐说hi hi~”这熟悉的旋律总是让人心生欢喜。

每当我们听到店员热情高唱《生日祝福歌》的声音,就意味着又一位寿星正身处于一次欢乐的庆祝中。对于那些性格内敛的人来说,这首歌无疑是一个缓解压力的工具;对于外向人士来说,则是社交的调味品,或更准确地说是为寿星的朋友们带来欢乐的源泉。

从去年开始,网络上陆续出现了许多关于海底捞的“低调版”庆生方案的分享:专为社恐人士定制的生日祝福歌。

在社恐专属的庆祝方式中,你将会发现:

那些技艺超群的店员们。

一套看似笨拙实则精心的伪装动作。

耳语般的声音,轻轻地对所有的烦恼说bye bye,对所有的快乐说hi hi~

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联想到薛之谦模仿孟子义唱歌的名场面,仿佛下一刻就会说出:“你接!~”虽然声音变小了,但那种戏剧化的程度却更加浓烈。对于一些容易感到社交压力的人来说,这样的距离似乎显得有些……过于亲密了。

回想去年海底捞与抖音奇妙夜的合作活动,等位区被划分为i人和e人的专座,这种简单粗暴的标签设置,直接对号入座,互不干扰。现场还会发放i人和e人专属的标饰,这种看似贴心的服务背后,是否隐藏着社牛策划的乐趣呢?

随着“i人”“e人”的概念在国内的流行,许多商家开始针对社恐人士提供投其所好的服务。例如,DR的“陪伴玫瑰”服务就是为社恐人士量身打造的。当顾客进入店铺时,如果他们选择暂时不需要柜姐的服务,立牌会引导他们选择“陪伴玫瑰”,这样柜姐便会适度地提供服务,尊重顾客的个人空间。有网友实际体验后发现,这一服务让柜姐在顾客挑选产品时能够贴心让顾客自行选择,实在令人忍俊不禁。

虽然现在“社恐”的概念被泛化,但它的诞生源于许多人的真实心声。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常被要求更加社交化、外向化、活跃化,而不具备这些特质的人常常处于被纠正、被评价的边缘状态。特别是在强调“热情、主动、亲切”等特质的服务业中,“沉默”和“适量服务”成为了一种稀缺的需求。有时候,过度的服务会让工作者情绪消耗殆尽,消费者也无法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多年以前就有网友表示更喜欢“哑巴理发”。如今理发店仍然普遍存在推销办卡的惯例,很多理发店都带有一种“社恐误入”的氛围。在这样的店铺中,角色分工往往超出消费者想象,聊天和推销话术也成为了令人尴尬的重灾区。

随着“静音理发”“无声理发”服务的兴起,理发过程不仅专注于发型设计,更不会进行产品推销和闲聊。更多无人服务如“无人售货摊”“无人商店”等也在不断被开发出来。这些服务在便利消费者的也帮助商家减少了服务过程中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损耗。

尽管部分“社恐服务”看起来像是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而玩的一种游戏,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笑料被许多感到新鲜、好奇的消费者分享到网络上,成为了互联网文化传播的一部分。这些服务的初衷其实是差异化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消费者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觉醒,“社恐人士”和“不愿意被逗笑的员工”将开始表达自己的诉求。这样针对消费需求所作出的服务区隔将越来越丰富。希望在未来的服务体系里能出现更多自由、自在、互相尊重的消费场景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享受服务感受情绪自洽的美好时光。

作者 | 瑞秋 (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