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雀飞上桌捏尾巴跳下河日常用品


弦音悠扬传千家,

花灯十里照天涯。

元宵佳节

此节日又称上元节,春灯节,

人祈团圆,愿美满的梦想在此凝聚。

元宵节的由来何在?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那些关于元宵节的诗篇又藏有哪些深意?

快与孩子一同探索,共同学习。

↓↓↓

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节,乃传统节日之重,

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初期。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夜晚”,

因农历正月十五的主活动为夜晚的吃汤圆赏月,故而得名演化为“元宵节”。

与其他节日相比,此节日更加突显普天同庆的主题。

作为春节的收官,元宵节倡导全民参与,呈现出一幅“火树银花合,星桥灯火明”的热闹景象。

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元宵即“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此活动自南宋以后成为元宵节的新增习俗。灯谜由谜语发展而来,悬于灯下供人猜解,富有智慧且饶有趣味,深受各阶层人士喜爱。

张灯结彩:元宵节张灯观灯的习俗千百年传承下来,每当这天晚上,众多百姓游玩观灯,灯火通明,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耍龙灯:又称舞龙灯或龙舞,其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代,是庆贺节日的重要表演之一。

舞狮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以狮头的表演为主,动作多变,既有温驯的抖毛、打滚等动作,又有凶猛的腾跃、蹬高等动作。

走百病:这是明清以来北方的传统习俗,也称为游百病、散百病等,是人们为了祈求健康而进行的一种消灾活动。元宵节夜晚,妇女们结伴出游,见桥必过,相信这样能延年。

元宵节的诗词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灯火明……

《十五夜观灯》——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还有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李商隐的《观灯乐行》、苏轼的《木兰花令》等佳作。这些诗词都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与美好。

还有一些关于元宵节的灯谜小游戏可以供大家娱乐:

谜题一: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裳。谁要欺负她,她就戳一枪。(打一昆虫)答案:蜜蜂。

谜题二:脚像细牛脚,身像大狗重。行象后生子,须像老大人。(打一动物)答案:羊。

谜题三:二三四五六七。(打一成语)答案:缺衣少食。

谜题四:一只雀,飞上桌,捏尾巴,跳下河。(打一生活用品)答案:勺子。

谜题五:薄薄一张口,能啃硬骨头。吃肉不喝汤,吃瓜不嚼豆。(打一生活用品)答案:菜刀。

各位家长与孩子们一起猜猜看!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吧!同时注意不要忘了分享出更多关于元宵节的传统知识和乐趣哦!让这个元宵节过得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