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句经典俗语的来源


十個獨特的俗語的來源解析

1. 不四

古人稱天為一,地為二,天地相加為三,常被視為整體的代表。而四則常被稱為"周全",有稱心如意的意思。當人們形容某些不端的行为或事物時,會用"不四"來稱呼。

2. 二百五

歷史記載,蘇秦努力游說六國抗秦。但在齊國時,他遭到刺客襲擊,齊王為捉拿刺客張榜懸賞,聲稱誰能殺害蘇秦便賞金千兩。結果有四個人聲稱自己為凶手,齊王一怒之下將這四人都處以極刑,每人分得二百五十兩黃金。"二百五"這一詞語就這樣流傳開來。

3. 犬子

司馬相如是漢代文豪,他原名因為有"犬子"這個小名而廣為人知。當他成名後,"犬子"這個詞也開始流行開來,人們開始用"犬子"來謙稱自家兒郎。

4. 黃臉婆

古代女性因使用含有鉛的搽臉粉作為化妝品,長期使用會使臉色變黃。隨著時間的推移,年紀較大的女性因長期使用會呈現出"黃臉婆"的症狀。

5. 哪壺不開提哪壺

這句俗語源自於一個小茶館的故事。知縣白老爺常來白吃白喝,雖然父子倆有氣但無可奈何。後來小掌櫃司職時,當縣太爺再未光顧,問其原因,小掌櫃笑道是因為他給縣太爺沏茶時總是挑最差的壺,於是便有了這句俗語的來源。

6. 亂七八糟

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與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給社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社會生活被弄得一團糟。後來人們將這兩次叛亂聯繫起來,形成了"亂七八糟"這句成語。

7. 吹牛

吹牛這個詞語源於宰羊時的習慣動作。屠夫會在羊的腿上割開一個小口,把嘴湊上去使勁往裡吹氣使羊膨脹起來,再用刀輕輕一拉皮就會裂開。如果有人說可以把牛皮吹起來,那就是說大話了,因此"吹牛"就成為說大話的代名詞。

8.

這個詞語源於聖經舊約中的故事。耶和華要求亞伯拉罕殺子以撒獻祭,亞伯拉罕準備好一切正要動刀時,天使阻止了他並告訴他只是的考驗,並改用羊來做為替的祭品。從此,""這個詞便流傳開來。

9. 拍馬屁

這個詞語有三種說法。一是元代蒙古人的習慣動作,兩人牽馬相遇時要在對方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騎手為乘上烈馬所採取的方法;三是蒙古人看到馬肥兩股時喜歡拍著馬屁股稱讚一番。如今,"拍馬屁"常被當成獻殷勤、阿谀奉承的代語。

10. 跳槽

原義是青樓語彙,指女另攀高枝的做法。在明清時代含有狎邪之意。如今,"跳槽"被當成變換工作的代語。這種另選更好工作機會的做法就像馬從一個槽換到另一個槽吃草一樣,形象地稱為"跳槽"。

以上就是這十個俗語的來源解析了。每個俗語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