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l运维八大流程
IT基础架构库(ITIL)概述
ITIL,即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是一项与运维管理紧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集合。这一体系为IT服务管理(IT)提供了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最佳实践标准与规范。
ITIL起源于国外,初衷是为了对人员众多的电信、金融等行业进行有序且透明的IT与业务管理。这些行业对业务保障有着极高的要求。ITIL标准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流程化的IT管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升IT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为业务提供支持,确保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其底层管理涉及IT基础设施,而最上层则是对业务系统的流程化管理。
实施ITIL可以帮助IT部门提高运营效率达25-30%,并带来以下商业价值:
1. 确保IT流程与业务流程相互支持,从而整体提升业务运行质量;
2. 通过管理、变更管理以及服务台等流程提供更为可靠的业务支持;
3. 明确客户对IT的期望,并清晰界定为满足这些期望所需的成本;
4. 提升客户和业务人员的生产率;
5. 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业务持续服务;
6. 建立客户与IT服务提供者间更为融洽的工作关系;
7. 显著提高客户满意度。
当前国内IT运维管理现状分析
在国内,随着企业IT系统的日益成熟和复杂化,企业的关注点已从单一的网络管理转向对业务系统的综合管理。过去,IT运维管理的概念主要基于网络管理,而今已扩展至整个IT系统及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各IT服务供应商的产品在体现这一概念时存在差异。目前的产品大多仍包含了网络管理(或称IT基础架构管理)以及部分应用服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元素。
企业渐渐意识到,随着业务系统涉及环节的增多,单一的网络运维管理已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现在更注重的是如何保障每个业务环节的系统运行。除了要实现IT资源的统一管理、降低运行成本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外,更要确保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以体现IT投资的真正价值。与此原有的网络管理系统已难以满足当前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ITIL与IT运维管理的关系解读
ITIL的诞生与发展是为了满足电信、金融等高要求行业对有序和透明IT及业务管理的需求。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流程化方式提升IT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发现单纯依赖底层基础设施的管理无法完全解决网络与上层业务系统之间的脱节问题。这导致ITIL在应用中逐渐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特别是在业务系统保障方面。近年来,为了更好地适应IT运维管理的需要,ITIL开始与企业的业务系统保障相结合,形成了B(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管理模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ITIL提供了一套方法论框架,但它并没有明确具体流程的操作步骤。实际流程需要在日常的IT管理实践中,基于如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上逐步完善。要实现ITIL的流程化管理需要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知识积累。企业在实现ITIL的过程中需要借助IT运维管理系统来发现和解决来自IT系统的问题,从而确保网络和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国内IT运维管理的演变与趋势
随着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国内知名的网络运维管理厂商开始推出基于ITIL理念的运维管理产品。这些产品的出现反映了当前用户需求的变迁和IT运维管理领域的进步。通过引进并适应符合企业实际的运维管理系统,企业不仅可以提高其IT运维的效率和效果,更能确保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和高可用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可以预见未来的IT运维管理将朝着更加精细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