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长江三峡()的桂林山水
一艘豪华游轮正驶入三峡船闸上游的引航道,向着下游的宜昌方向缓缓前行。
(接续前文)夔门,又名瞿塘峡,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于长江三峡之首。其西起白帝城,东至大溪镇,全长八公里,这一壮丽景观曾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内容。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河滩上显露出的旧县城遗址。据介绍,因为担心旧县城的地面建筑在水下成为礁石,阻碍航道并危害船只安全,这些建筑已除。
站在白帝城的高处,我们可以一览瞿塘峡谷的壮美景色。崖壁陡峭,仿佛城墙一般。而在十元币的背面,也描绘了这里的秀丽风光。
抵达巫山后,我们换乘了客船继续游览小三峡的魅力,然后体验了乘坐乌篷船探索小小三峡的乐趣。在此行中,我们有幸目睹了著名的悬棺景观,然而现今只剩下两具了。大部分的悬棺因位于水位线下,已被移至博物馆中保存。
钟哥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已有十多年未曾踏足朝天门码头。三峡蓄水后,他很少再乘船出行。他对我说:“三峡如今变成了如桂林山水般的美景。” 面对几百米高的峭壁与几十米高的山峰,钟哥感受到了视觉上的巨大变化。随着邮轮从高大的山峦驶向平原,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与震撼也渐渐消逝。
钟哥的老家近在咫尺,他的童年记忆与长江紧密相连。他仍清晰地记得考入武汉大学时,乘船穿越大山、抵达平原时的激动与畅快之情。“那时,长江是命运的通道。”
如今,随着飞机、高铁、高速公路等更便捷的交通方式的兴起,长江在许多人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渐减弱。似乎,钟哥也不再那么亲近长江了。
然而对于在长江上行驶了三十余年的陈勇来说,三峡水库的形成对航道的改善是巨大的。从航运的角度来看,它为船舶的安全航行、货物运输以及旅客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三峡库区形成前后,航道的变化如同天壤之别。
在经历三峡船闸的开阖时,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其中的震撼。凌晨时分,我们被叫醒,因为邮轮正要通过三峡船闸。拉开窗帘,我们发现邮轮正被一堵高耸的钢筋水泥墙包围。这堵墙距离邮轮极近,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电影中的惊险场景中。随着巨大的闸门缓缓关闭,我们的心跳也随着紧张起来。
邮轮两侧的高墙每隔一段就有一条竖缝,临近水面处有一个活动的圆球栓柱。当小货轮过船闸时,需要拴上缆绳。这个圆球能随水位升降而调整高度。前方两扇巨大的船闸门在巨大的声音中缓缓关闭,大约五分钟后完全关闭并亮起红灯。
随后我们听到了哗哗的水声,“开始放水了。”水位线在几分钟内迅速下降了二十米。大门变绿后缓缓打开,整个过程让人震撼不已。邮轮缓缓驶入下一级船闸后更加壮观的是后两级船闸经过的过程让邮轮沉入水体之下这样的视觉效果更是令人震撼不已过一级船闸需要大约四十分钟的时间而整个邮轮通过三峡大坝的时间大约需要三个多小时但实际花费的时间可能会更长因为过船闸需要提前申请并排队等待下水时通常需要四五个小时而上水则需要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