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赏识教育为主题的题目
沈阳市皇姑区岐山第三小学(引题)
“以赏识点亮每一颗星星”(主题)
沈阳市皇姑区岐山第三小学(以下简称“岐山三校”)历经七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致力于探索“赏识教育”的独特之路。该校坚信,“赏识教育”如温暖的春风,能唤醒每个孩子内心的潜能,协助他们茁壮成长为灿烂的花朵。学校坚持“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未来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赏识教育”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赏识教育”实践体系。
个性化教学 焕发课堂活力
“赏识教育”不仅是教育方法,更是一种充满爱的教育理念。对教育者而言,它是以赞美和赏识的方式将爱具体化;对孩子而言,这是一种肯定与自信的教育,使孩子能在赏识中增强自信并获得发展。在岐山三校的课堂上,教师们运用赏识的眼光为每一个孩子描绘独特的成长蓝图。他们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展示的机会,如管理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小助教”,热爱音乐的孩子成为班级合唱团的领唱,口才出众的则担任班会的主持人等。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会适当降低要求,如让他们在课本剧表演中扮演台词较少的角色或在课堂上回答较为简单的问题。
学校还创设了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包括传统课堂、特色服务课堂和社区实践课堂。其中,特色服务课堂和社区实践课堂已成为岐山三校的独特亮点,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发展的平台。
专家引领 丰富课程体验
在特色服务课堂中,学校邀请了众多社会知名专家、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来到校园。在他们的指导下,学校开设了包括京剧、面塑、机器人制作、航模、街舞、击剑在内的丰富课程。在这些多彩的课程中,学生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如在学校艺术作品展上的出色表现等。
融合非遗 文化传承
以面塑工作坊为例,这是岐山三校特色服务课堂的缩影。学校将面塑技艺与校本课程及个性化课程相结合,并邀请了民间面塑艺人及非遗传承人教授技艺。这不仅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融合,还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校社合作 拓宽视野
岐山三校的社区实践课堂不仅限于校园内。学校与高等院校、社会文化艺术团体、科技展馆等合作,带学生走进各类场所学习。这不仅让学生身体在路上,更让他们的职业规划之路也在前行。
“积分评价” 激励学生成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生活是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岐山三校将赏识教育的触角延伸到评价领域,建立了“积分评价”新体系。学校以不同分值、不同内容的“积分邮票”替代传统的小红旗、小红花等奖励方式,还设计了不同学科的专属邮票进行积分兑换和升级。这种新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被赏识中不断成长。
在岐山三校的“赏识教育”实践中,“赏识教育”已不仅仅是教育理念,更是融入了教育的温度、爱与具体方法的“血液”。在这里,每一颗星星都被点亮,每一颗心灵都得到了滋养。
(作者:XXX)
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