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仁月饼的由来和传说
中秋佳节又至,是品尝月饼的时刻了。
中秋之际,月饼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节庆美食。在这琳琅满目的月饼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五仁月饼。它因馅中蕴含了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和瓜子仁而被称为“五仁”。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五仁月饼似乎成为了众人调侃的对象,被网络上的朋友们戏称为“黑暗料理”。甚至有人戏言,如果对谁有怨恨,就送他五仁月饼。那么,这种月饼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这背后其实有着一段有趣的历史。人喜欢为民俗事物寻找悠久的起源,月饼也不例外。有人声称这是商代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的传承。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因为闻太师是辅佐商纣王的神通广大的角色,是在明代才出现的,而月饼的起源却远早于此。
在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前,人的饮食中并不常见面食,更倾向于直接食用谷物。到了开放的唐代,各种“胡饼”开始在中原流行开来,因其食用方便且顶饿,深受平民阶层的喜爱。胡饼其实就是月饼的起源之一。
随着胡饼在民间的流行,上层也开始效仿。皇家宫廷在吃胡饼时,为了配合品茶的需求,开始在胡饼中加入大量的芝麻和蜂蜜,逐渐演变成了一道甜点。这种被改良后的胡饼,因一次庆功宴上在中秋之夜的赏月活动中被命名为“月饼”,并从此与中秋节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月饼从宫廷重间时,由于民间更注重其顶饿的属性,月饼开始经历各种改变。最迟在宋代,各种口味的月饼开始涌现,其中五仁月饼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从价格昂贵的蜂蜜被移除,到瓜子仁、花生仁、杏仁等食材的加入,五仁月饼的口味逐渐定型。
在古产力低下的背景下,大多数人吃到高热量食物的机会有限。五仁月饼这种又甜又油的口味在民间非常受欢迎。即使到了今天,这种重油重甜的口感依然有一部分人喜欢。
五仁月饼并不是难吃,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口味发生了变化。每一种食物的诞生和演变都与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五仁月饼亦是如此。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成为了如今我们熟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