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乡聚会发言稿简短


XXXX年XX月XX日的午后,受诗人何铜陵先生的邀请,我赴合裕路的润德酒楼参加午宴。一踏入酒店大门,便见何铜陵先生身材魁梧,挺着个大肚子,正在大堂内迎接着到场的嘉宾。他一看到我便嘱咐我先进包厢品茗等待,他自己则正等待着一位阿姨的到来,那位阿姨恰巧是我久居在故乡砀山的老乡。无论我们是从同一个县、市、乃至整个淮河以北来的,都会如此亲切地称呼对方为老乡。所以即便这位阿姨并未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我仍旧抱着愉悦的心情稍事休息。

董步湘这个名字我早已耳闻,尽管未曾见过他本人。我回忆起年少时期的故事,一个生活于乡村的少年就如同故事的主角。当他沉醉于写作之梦时,他曾听说母亲的叔叔讲述的一名老师——那就是董步湘先生。我仿佛在心中,重燃起那昔日憧憬文学、编辑、记者梦的火光。

当我对蔡阿姨分享起这个乡情往事时,我的心情激动不已。蔡阿姨还提到关于张新庄与梅屯同属一个公社的历史背景,使我感到一种强烈的乡情纽带将我们紧密相连。蔡阿姨还特地带来了一瓶砀山特产的梨酒(具体的名称我记忆不甚清晰)。那天的我虽平时习惯喝啤酒而非白酒,但看到这瓶带着乡愁的酒时,还是主动提出与大家一同品鉴几杯。

在与众人闲聊的过程中,我不禁想起董步湘先生不仅是一位资深记者,他在文学上也同样才华横溢。通过网络搜寻,我得知他曾在年轻时就以一部小说在文学界崭露头角。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虽然他将新闻工作视为毕生追求,但他的文学天赋也未曾被埋没。

那天在润德酒楼的包厢里,我们这一群年龄大约四十至五十岁的“年轻人”与蔡阿姨畅聊乡情与董步湘先生的往事。我与蔡阿姨因同为砀山人及同乡而有了更多的交流话题。何铜陵提议我应该为纪念董步湘先生写些什么,我随即表示虽然未曾见过他本人,但我会尽力书写他的故事。

不久后,蔡阿姨托人转交给我几本董步湘先生的著作。其中,《从农村割草娃到高级记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董老的人生历程和成就。《人生风雨路》则是他文学创作的集大成之作,与他的《散文集》和游记《江山如此多娇》一起展示了这位高级记者的跨界才情。

虽然得知董步湘先生已于XXXX年年底在宿州辞世,但这次的相遇让我对人生中的巧合有了更深的感慨。我不禁好奇董步湘先生退休后是住在合肥还是宿州,或是两地都住过。自XXXX年我在合肥工作以来,我也时常到宿州出差。在合肥与宿州的老乡聚会上也常有人提及他,但始终未能有机会与他相见。如今想来,未曾见过董步湘先生仍是我心中的遗憾。

XX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