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宴请老虎打一成语
——饮食文化
在广袤的大地上,饮食之道可谓无穷无尽,“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但这真的意味着我们能将天下美食一网打尽吗?
古人智慧非凡,以“民以食为天”来概括饮食的重要性,但说的是品味天下美食,而非吃尽。当优质的空气、河流、土地逐渐被污染,当毒豆芽、毒大米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人们不禁感叹,这世界大了,却不知道该吃什么、怎么吃才安全。这其中的无奈,让人不禁想起“吃遍天下”的背后,有时也夹杂着“吃尽天下”的忧虑。
无论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还是为了生存需要,人们都意识到近年来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得到了重视,情况正在逐步好转。正常情况下,总有一天我们能安全地享受美食。
人在饮食方面的创意和变化是极其丰富的。从花样百出的烹饪方式到各种美食节目中的“吃达人”展示,虽然时代在变,但人道和动物道的平衡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看到媒体上人们贪婪、兴奋地看着活蹦乱跳的动物,一边大谈自己的吃货身份,心里总是五味杂陈。我虽是俗人,吃肉也是难免,但时常觉得自己过于残忍,修行尚需努力。
有一种理论认为肉食会使人更具攻击性,这在现实生活中似乎也有所体现。相较于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的行为似乎更加具有攻击性,人类亦然。
在国内,素菜馆的经营普遍不尽人意。人重视饮食,更重视面子,很多人认为茹素是不敬的表现,因此请客时选择茹素更加困难。有些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推出了模仿荤菜样式的素菜,既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又增加了的香火钱。
生而为人,活下去的确是首要任务。在过去,人们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常常是“吃了吗?”,而在今天,这句话已经被“你好”所取代。这并不代表吃在文化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实际上,吃文化在无处不在,深入人心。你看,“谋生”、“饭碗”、“吃老本”、“吃得开”等词语都与吃有关,可见吃在文化中的重要性。
自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吃的行为就伴随着我们前进。如今,七十亿人每时每刻都在发出“吃吃”之声,这无疑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世界公认人早已将“吃”这种行为发挥至极致,并赋予了精致多变的美学意义。有趣的是,很多国人以此为傲。
在文化的演进过程中,“吃”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文豪鲁迅曾认为他所处时代及之前的社会本质上就是人的社会。虽然的肉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失去良知。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关于地理与性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这同样适用于生活与性的关系。
在饮食文化中,“弱肉强食”这个词最为引人注目。这个词甚至可以用于解释人类社会中的诸多争斗和文化现象。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本质上是一种残酷的强盗逻辑。不幸的是,这种法则在人类社会中已经扰乱了平衡,而人们大多因为缺乏敬畏和同情心而或认为理所当然。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这种逻辑的危害,这种悲剧还将继续上演多久呢?
有一个有趣的灯谜是关于“兔子请老虎”,答案是“寅吃卯粮”。那个时代每顿宴请十万银元的人终将过去,但国人若能修德修福,或许可以形成“寅吃寅粮、卯吃卯粮”的新风尚。兔子和老虎对此欢喜接受,领受而去。
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既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在享受美食的我们也应该思考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