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米广播稿100字
十月中下旬,我国各地的教育新闻频频爆出与体育相关的动态。在河北省衡水市志臻学校安平校区,一场足球颠球项目比赛正热烈进行,本报记者郭俊锋摄下了这一画面,记录了学生在运动中的活力与激情(见图)。尽管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众所周知的好处,体育课在许多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却常常遭遇“处处碰壁”的困境。
在面对中考和升学压力的背景下,体育课往往被其他主科所挤占,体育老师的角色也常常受到家长的质疑。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变成了“三无”课程,即无运动负荷、无战术、无比赛,让学生们无法通过体育课达到出汗锻炼的效果。最近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以期逐步提高体育在中的分值。
此项在云南省首先得到落实,《云南省中考体育考试方案(征求意见稿)》出炉,将体育考试内容从单一的体能测试,扩展到体质健康临界测试、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和竞赛加分等多方面。这一改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人们开始思考这样的改变是否能真正使体育课发生质的改变。
提高分值是否就能让体育教育得到真正的重视?是否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对此,有教育专家表示,即使分值提高,如果教学方式不改变,依旧难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他们认为,体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考试,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
在探索体育课趣味性的过程中,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开设体育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受到师资、硬件条件等制约因素的影响,这一尝试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的体育课依然是以中考项目为主,缺少了运动的乐趣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让体育课不再枯燥乏味,变得更为生动有趣。专家建议,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域的文化、经济发展差异设置自选动作,甚至可以将一些地区的传统运动纳入中考体育项目中。这样既能考查学生的体育能力,又能让他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挑战。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学习态度,有专家建议实行过程性评价,将学生日常体育课上的表现和参与锻炼的态度也纳入中考体育评分标准中。这样不仅能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表现,也能更好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虽然提高中考体育分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人们对体育课的重视,但真正的改变还需要从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课,爱上运动,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