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实施的慈善法全文


郭燕与慈善事业

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在2024年的岁末,杭州市的《慈善促进条例(草案)》递交给了市十四届人的第二十一次会议进行审议。

杭州市的慈善事业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构建了一个涵盖助弱、扶贫、济困、救孤、恤病、助残等多领域的慈善体系。据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杭州的慈善发展指数已连续五年位居全省之首。在工作机制、基层慈善以及行业管理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此次制定《条例(草案)》正是为了推进杭州市慈善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争做浙江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典范。

新修订的《国慈善法》自2024年9月5日起正式实施,对慈善、募捐活动、捐赠、信托、财产、服务等多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规定。而《条例(草案)》则是在遵循法的基础上,结合杭州的实际发展情况,特设了20条特色条款。这充分体现了地方立法的实施和补充作用,也是“小切口”立法的典型案例。

那么,什么样的可以被称为慈善?哪些募捐活动是正规的网络募捐?如何验证其可信度?又如何查询捐赠财产的用途?针对这些群众关心的问题,《条例(草案)》给出了明确的回应。它详细规定了慈善的形态,并明确了需经民政部门登记认定;同时梳理了定向募捐和公开募捐的条件,规定公开募捐需持有专门资格;还重申了网络募捐需在民政部指定的网站进行,并可在慈善网站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慈善信托作为慈善的新形式,在杭州的发展尤为迅速。2024年5月,杭州被民政部选为慈善信托高质量发展观察点,其慈善信托备案量已居全国首位。针对杭州在慈善信托、慈善基地建设以及社区慈善方面的先行经验,《条例(草案)》也设置了专门条款,强调了各有关部门在完善慈善信托配套制度中的协同作用。

《条例(草案)》还进一步强化了的职责,坚持促进与规范并重,对部门联合扶持、鼓励开展慈善褒奖、探索建立慈善礼遇机制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慈善”已成为杭州慈善工作的一个重要特色和亮点。对此,有市人建议,在《条例(草案)》中增设相关条款,将具有杭州特色和新时代特征的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创新做法写入法规中,以此有效汇聚各类慈善力量,让爱心人士能更便捷地参与慈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