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江南小镇原文


晨起喧嚣——城市记忆中的收粪往事

清晨的钟声响起,那悠长而清脆的吆喝声便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回荡。这声音如同报时的钟声,敲醒了人们沉睡一夜的梦境。不一会,伴随着吱吱呀呀的开门声,困倦的家主妇们开始出现。她们手提各式各样的马桶,将粪便和倾倒进收粪农民的粪桶中。此刻,满街响起了涮马桶的噼噼啪啪声音,标志着城市生活的烟火气开始了新的一天。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化肥是一种珍贵的物品。城市近郊的农民常常要前往城里收集粪便,以弥补农田肥源的不足。那时,城市中没有现代的“公厕”“卫生间”,取而代之的是陶瓷烧制的尿罐和夜壶。每家每户几乎都有固定的“势力范围”,收粪的农民需遵循一定的规则,避免冲突。

记忆中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我生活在棉花地这个小镇上。无论是女主人还是老人小孩,他们都从容不迫地完成着每天的生活必需品——尽管是纯然属于自己的事情。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却在这个小镇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镇上发生了一件新奇的事情。一天清晨,一个陌生的男人开始在棉花地吆喝收粪。他高大的身躯、端正的五官和黑里透红的皮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代替了生病的女人,开始接手这项工作。虽然刚开始时他显得有些局促和羞涩,但很快便适应了这项工作。他总是低着头、默默地进出每一家门,将尿罐和夜壶中的粪便倒入粪桶中,神情庄重而肃穆。

随着时间流逝,这个小镇变得越来越光鲜、靓丽。农民们不再需要收粪了,原来的“稀缺资源”如今已成历史。而那个曾经的收粪吆喝声,也在我们生活中慢慢消失。如今剩下的,只是那一段美好的记忆。

收粪人的身影虽已远去,但那段挥之不去的记忆仍然深藏在人们的心里。每当听到清晨的吆喝声时,人们总会回想起那些日子里的一幕幕场景:那熟悉的吆喝声、那一个个拎着尿罐和夜壶的身影、那满街的涮马桶声……这些画面仿佛一幅幅画卷在人们心中展开让人难以忘怀。如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不禁让人感慨万分。我们曾经生活的那个时代虽然已经远去但那些美好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