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家长代表发言稿
来源:新闻中心
五彩斑斓的饰品,各式各样的儿童小玩意儿,以及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或许在不经意间就可能变成孩子们的“健康杀手”。这些小东西往往通过嘴巴、鼻孔、耳道等途径,潜入孩子们的身体内,带来潜在的风险。
想象一下,这些平时看似无害的小物件,如果形状、性质、大小不当,或者卡住的位置不妙,其后果可能是致命的。比如窒息、穿孔、感染等严重情况都可能发生。
一个惊险的案例
就在不久前,上海的嘉定区,一个年仅5岁的小男孩欢欢(化名)因为鼻了异物而无法自行取出,被家长紧急送往安亭医院。家长描述,孩子鼻子已经不通畅两天了,还流出了的脓涕,轻轻触碰就会,孩子的情绪也变得非常烦躁。
接诊的耳鼻喉科钱越通过家长的描述,判断孩子可能因为好奇将某种异物了鼻腔。经过仔细的鼻镜检查,他发现患儿鼻确实存在异物,但由于水肿和物的遮挡,异物的具置难以完全。
在耐心安抚孩子并进行了局部后,钱越医生用器械从孩子的鼻子里取出了一个直径为1cm的螺母。
此类情况屡见不鲜
钱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2至5岁的幼儿中尤为常见,是鼻腔异物事件的高发期。科室每年都会接诊上百例这样的病例,异物的种类繁多,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好动性有关。他们喜欢用双手和探索周围的世界,但也因此容易将物品误鼻腔或。
钱表示,他们曾经遇到过各种异物,包括玩具、纸团,甚至是电池和。甚至像吃的豆子、蓝莓、杏仁、白果等也有被孩子误鼻的案例。
鼻腔异物的严重性
鼻腔异物绝非小事。除了可能导致鼻塞、局部损伤、感染和外,还可能诱发鼻窦炎。如果异物长期留存,还可能形成鼻石,只能通过手术取出。更严重的是,尖锐的异物可能会刺穿鼻腔,而腐蚀性的物质如纽扣电池等甚至会灼伤鼻腔导致不可逆的鼻中隔穿孔。较小的异物若不慎吸入气管,可能引发呛咳和呼吸困难,甚至导致窒息。若滑入消化道,则可能引发肠梗阻等严重情况。
专家的提醒
钱提醒家长,一旦孩子出现莫名的持续流血、流鼻涕等情况,应尽早引起重视。如果发现孩子将异物鼻腔,即使是在鼻浅表的位置,也切勿自行用镊子掏取,以免将异物推向深处。
预防措施
为了防患于未然,让孩子们远离鼻腔异物的危险,家长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家庭防护:将直径小于3cm的玩具、、电池等小物件收纳至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在孩子哭闹时喂食小颗粒食物。
2. 教育引导:通过绘本、动画等方式向孩子演示异物的危害,教育孩子鼻子不是用来塞东西的。
3. 远离高危环境:在户外活动时,让孩子远离沙堆和碎石区。
记者:印沁沁、姚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