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奉献的例子10个


编者按:位于某城市的文化中心,科学家博物馆今日正式对公众开放。这座博物馆不仅是国内首个以科学家为主题的大型综合博物馆,更是一处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殿堂。其目的在于展示科学家的形象,弘扬科学家的精神。馆内收藏了500余位科学家的书信、手稿、科学仪器、著作、音视频和相关文物文献等珍贵史料,这些藏品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还原历史、与科学互动的方式,让参观者亲身体验到那些重大的科学发现。

在展馆的一角,“家书诵读”展区展出了一封封科学家写给亲人、朋友的信件。这些信件有的写在正式的信纸上,有的则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匆匆落笔。它们有的完整无缺,有的则略显残缺,字迹或工整或潦草,但每一封信都承载着科学家们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后辈的期望。

为人类文明进步留下自己的印记

以下是著名的核化学与化工专家傅依备的家书:

傅依备写给儿子的信

1993年7月28日,傅依备在家书中,对儿子傅学东的研究生毕业之后的人生规划进行了指导和。他分析了各种就业途径的优势和所需才能,并建议儿子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避免急功近利,而是趁着年轻多学点知识,为将来的长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傅依备在信中写道:“如果努力进取,有可能作出重大贡献,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留下自己的痕迹。”

在马兰基地的家信(第一封)

傅依备在马兰基地工作时的家信中提到自己适应了那里的环境,并与同志们同甘共苦。他觉得自己在所里虽然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仍然能够保持最佳状态。他表示非常感谢同志们的关心和照顾,并表示自己会像骆驼草一样坚强地生活和工作。

在马兰基地的家信(第二封)

傅依备在第二封家信中描述了自己对沙漠中的骆驼草的深刻观察和认识。他认为骆驼草就像经历了无数苦难的,让人由衷地敬爱。他表示人应该像骆驼草一样经受得住各种艰难困苦的磨炼,坚强挺拔,一往直前,同时也要默默地奉献。

科学家博物馆不仅是收藏历史的地方,更是传承精神的地方。一封封珍贵的家书展示了科学家们的温情与责任,也展示了他们对和的无私奉献。站在博物馆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音,感受到科学家的峥嵘岁月与奋斗历程。让我们在这座知识的殿堂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随着时代的变迁,的科技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今的青少年应该手握接力棒,在前辈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甘于寂寞的高尚品格的指引下,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拼搏。科学家博物馆作为科技文化的传承之地,将继续见证着的科技进步和文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