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ise紧急页面跳转升级


近日,宁波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内的杨鑫教授团队在Acta Materia Medica国际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具有原位切换光热/光动力效应的超分子光敏剂ETSCe6 NPs在精准协同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集诊断成像、化学治疗、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于一体的多功能纳米诊疗技术平台,为智能纳米医学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癌症治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面前,这一创新技术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癌症治疗领域一直在寻求具有多重治疗功能的单分子纳米系统。其中,光热疗法(PTT)和光动力疗法(PDT)因其高选择性、低毒副作用和低创伤性等优势,成为了治疗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而与无机光热材料相比,有机光热分子因其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优异表现,在光热治疗应用中独具优势。

特别是基于卟啉及其衍生物的有机小分子自组装材料,能够达到卓越的光热转换性能。如何实现光敏剂的有序自组装以同时保留其PTT和PDT活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基于天然小分子(Ns)自组装的纳米递送系统在癌症治疗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此背景下,研究团队创新地开发了ETSCe6 NPs超分子光敏剂,其具有原位切换PTT/PDT功能。该纳米系统能够精确靶向,并利用诱导淬灭(ACQ)效应显著提升光热治疗效果。具体而言,ET分子通过二硫键与光敏剂Ce6共价结合,自组装形成ETSCe6 NPs。Ce6的空腔结构还能螯合高价金属离子,如Au、Bi,实现CT成像功能。

这种原位激活的PTT/PDT切换机制在4T1癌的治疗中提供了新策略。ETSCe6@Bi NPs不仅可作为高效的CT造影剂,实现诊疗一体化,还为整合多种理活性分子以实现多功能精准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图1展示了ETSCe6@Bi NPs的合成过程及其在Chemo/PTT/PDT/CT成像方面的效果示意图。

关于通讯作者杨鑫教授的介绍:

杨鑫教授是宁波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生导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中自组装成分与物递送、食品营养与质量安全等方面。他已主持承担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并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Nano Research、Theranostics、Food Hydrocolloids等国际期刊发表了108篇SCI收录论文。他还入选了省级人才项目,获得了多项和省部级奖项,担任了国际期刊《Biomimetics》编委等多个学术职务。

关于第一作者付诗瑶研究员的介绍:

付诗瑶研究员是宁波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助理研究员。她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纳米载体与物递送、营养因子精准递送及代谢等方面。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Biomaterials Research、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封面论文)、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cta Materia Medica等期刊发表了5篇SCI论文,她的研究工作被引用150余次,并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

引用文献:付诗瑶等. 具有原位切换光热/光动力效应的超分子光敏剂在精准协同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Acta Materia Medica. 2025年刊载,卷号4(2):233-249. DOI: 10.15212/AMM-2024-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