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个人谦让的品质


《杂兴其一》的启示

在古代的文献中,张廷玉的《杂兴 其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地间流转的智慧图景。文中写道:“月亏方就盈,阳尽斯来复。静观天地机,回旋似轮轴。”此句表达的是宇宙间的循环规律,亦象征着人生中的起伏与转折。盛满与谦冲,两者之间的平衡,似乎成为了人生智慧的关键。

释义而言,那些骄傲自满、盛气凌人的人,往往容易招致灾祸。相反,那些保持谦虚态度的人,则会恒久地受到福赐。这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意义,更是古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在《易传》中,有句“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此言道出了道德高尚之人的处世哲学。他们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誉、位高不自傲,始终与人谦卑有礼。这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更是一种内心的修养。谦虚中,蕴人生的大智慧。

历史上的袁了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在明隆庆五年的科举考试中,他观察到一位名叫丁敬宇的学子,虽然年纪轻轻,但极其谦虚。袁了凡丁敬宇会进士,原因就在于他的谦虚、恭敬、顺从和小心谨慎。受到侮辱不回应,听到毁谤不争辩,这种修养使得他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除此之外,《了凡四训》以及其他古人的中,还有许多关于为人处世的哲学,如“满招损,谦受益”、“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谨于言而慎于行”、“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等。这些都是古人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积累下来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这些为人处世的哲学。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保持一颗谦虚的心,不骄傲自满,不盛气凌人,都是我们应当秉持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古人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借鉴,将这些智慧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