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菽麦的意思解释
无法辨识豆麦
无法辨识豆麦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原本指对于豆类和麦类无法分辨清楚,暗喻缺乏实际的生产知识,脱离了劳动。而今则多用来形容那些长期生活在城市中,对农田的农作物完全不熟悉的人。
在古代文献《左传·成公十八年》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周子有兄而缺乏智慧,无法分辨豆和麦,因此不能成为国君。”这一典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劳动和知识的重视。
回到公元573年的晋国,那时正逢一场变革。晋厉公因为过度奢华、,以及重用奸佞大臣而失掉了民心。大夫栾书和中行偃等人策划了,将其,并在翼地的东门外进行了埋葬。接着,他们选择年仅14岁的周子继承国君之位,这就是后来的晋悼公。这一历史背景为“无法辨识豆麦”这一典故的出处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对于周子的情况来说,尽管他并非第一继承人,但他的哥哥却因为“无法辨识豆麦”而失去了继承的资格。周子虽然年纪尚轻,但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智和智慧,因此被选为新的国君。
在晋代葛洪的《抱朴子·穷达》中也有提及:“那些庸俗之人,对于事物的辨别能力极差,连颜色都无法分辨清楚,更不用说分辨豆麦了。”这进一步印证了“无法辨识豆麦”这一成语的内涵。
宋代的吕本中和明代的祝允明也分别在自己的诗文中提及此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即便生活在城市中,但缺乏对农作物的认识的人。例如,“他”长年生活在都市里,远离农田,对农作物一无所知,甚至到了“无法辨识豆麦”的地步,这种情景不禁让人感到既好笑又无奈。
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汇有“愚昧无知”,形容一个人缺乏知识,对事物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五谷不分”则更多地用来形容一个人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而反义词如“博学多才”和“学富五车”,则强调了学识的广博和丰富。
“无法辨识豆麦”这一成语告诫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应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避免成为那个“无法辨识豆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