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去学校最聪明三个方法
我曾深陷担忧,面对儿子的变化感到无比困惑。他从小听话懂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青春期后,他的学习态度大不如前,逐渐变得叛逆和厌学。他开始对抗父母,拒绝沟通,放学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电脑,打游戏。我曾苦口婆心地劝说,但换来的却是儿子日益不耐烦的态度。
眼见讲道理无用,我极尽所能地从各个方面督促儿子,但似乎越用力,儿子的反抗就越激烈。有一次,他甚至抓起碗狠狠砸到墙上,汤和碎片溅得四处都是,吓得我心脏都停了一拍。那一刻,我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我那个曾经粘着我的儿子。
这样的日子太煎熬了,我整天焦虑不堪,又提心吊胆。一方面,我怕儿子的激愤情绪会做出极端行为;但我又非常着急他的学业。这样一天天荒废下去,怎么得了?
后来我明白,这背后的原因是我这个做父母的没有把握好边界感。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孩子,当孩子出现我们所认为的“问题”后,如厌学情绪、不爱沟通、渴望自己空间、顶撞等等,很容易武断地认为孩子就是懒、就是怕苦怕累。但我们忽视了孩子的真实需求,没有看到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难和丧失的动力。
面对青春期孩子,我们要退出孩子的心理安全范围,把成长的空间还给孩子。我们要尊重、信任孩子,用有边界感但又释放爱的行为来跟孩子相处。比如,不再随意的说教、命令、批评孩子;当孩子态度恶劣时,先别急着愤怒或伤心,而是要冷静下来,换位思考;向孩子展示自己的不完美和面对困难的应对方法等。
我也开始向儿子展示自己的脆弱时刻和过去的挫败经历。我会跟他分享自己读书时的挫败感,还有被同学欺负的经历。这样的坦诚表露让儿子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我,也让他更有动力去面对自己的问题。现在他整个人变得平和又阳光,也恢复了正常上学的节奏。
虽然现在我和儿子的关系有所改善,但我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儿子共同成长。我也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意识到边界感的重要性,与孩子共同创造一个更和谐、更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