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年前的问候原文
“后世尊贵的君子们,你们可安好?”这是藏于河北博物馆的瑰宝《河光刻石》所载之言,仿佛来自2300年前祖先的“漂流瓶”中的问候。
遥想当年,中山国的两位挚友,公乘得与旧将曼,在监管大王陵墓之时,目睹落日余晖,共话未来。他们思索着要给后世留下些什么,于是便在《河光刻石》上刻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古文学大家李学勤先生,对此文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翻译。译文为:“我们是为王渔业的公乘得和旧将曼,此刻正在为王守卫陵墓,后世的君子们,愿你们安好。”
这段跨越了2300年的祖先问候,让无数网友感动且自豪。他们被这份古人的关怀所打动,同时为我国华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感到自豪。他们在评论区里跨越千年,与祖先进行对话。
在这场化身为诗人的对话中,我们向祖先展示后辈的才情。有的网友感叹,“他好有礼貌,隔着2300年,还称呼我为君子。”也有网友自嘲,“面对祖先,我感到惭愧,君子六艺我样样不通,我非君子。”
博学的网友们为我们科普:公乘是他们的职位,得是他们的名,自称公乘得;而旧将曼则是他们的旧部下,以名自称。两人均属于无姓的黔首。
文化如江河般源远流长,这是独属于人的浪漫与情怀。那块小小的石刻,一刻一读之间已历2300年。我们在古物中清晰地看到千年前祖先生活的痕迹,那份共鸣是跨越历史长河送给我们的独特礼物。这也是我们考古的意义所在,探索过去,了解先人,更感受到独有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