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阅读》杂志
新闻通讯 徐丽
坚持阅读,笔耕不萟,多年沉淀小有所得。
老母欣然与我共喜,频频赞誉:“真是了得,这文笔太棒了。”
我曾玩笑母亲:“孩提时我热爱读书,您却把我的课外书籍当作引火之物,烧于灶中,还责备我,您还记得吗?”
母亲轻笑,狡黠地为自己辩解道:“那时家中贫寒,哪来闲暇之财购书呢?”
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值开放初期,人们忙碌于生计,致力于提高物质水平。我父亲是个典型的农人,在确保物质富足的不忘学习的重要性。他订购了多种报纸,借此获得农业及副业信息。
记得那时我尚在小学阶段,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翻阅报纸,字字句句都认真研读。在精神生活匮乏的乡村,这些报纸成为我的启蒙读物和心灵食粮。哥哥在镇上读初中时,每次周末都会带来一些连环画册。那些色彩斑斓、情节生动的连环画册,我视若珍宝,爱不释手。如《许茂与她的女儿们》、《花环下的誓言》、《侠女传奇》等作品都曾深深吸引着我。
我沉浸于课外阅读的快乐中,自得其乐。母亲则对我的课外阅读有些微词,时常提醒我:“你要认真完成作业啊,读书难道比吃饭还重要吗?”
母亲说得没错,读书的确能满足生活的需求——因为我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诵读,同学们纷纷效仿或请我代笔写作,因此我成为了“代笔小能手”。为了答谢我的辛勤付出,同学们会送我一些美食作为回馈。
父亲对我阅读的支持无微不至。有了他的支持,我不再在意母亲的劝诫,继续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
读五年级时我参加了全县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题目是“笑声”。以开放为背景,我描绘了农村的巨大变化和农民的幸福生活。评委老师称赞我的立意深远且难能可贵!最终我荣获了一等奖!
进入高中后,我爱上了一本名为“中学生阅读”的月刊杂志。即便是在生活费紧张的时候,我也会选择买书而宁愿省下一顿饭钱。为了买到心仪的杂志,我还需提前支付定金并早早预约。事实证明阅读确实是提升语文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我的语文成绩也因此表现出色。
工作后我更加自如地购买喜欢的书籍而不再囊中羞涩。闲暇之余我会定期在网店购书充实自己的书架。
对于好书我总是反复研读直至读懂读透并写下读后感以不负所读之书真正将其“内化于心”。
信息时代虽然信息繁杂但选择经典仍然是最重要的如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作品我必读之经典作品如陈年老酒历经时间淬炼越发醇厚馥郁。
书中自有颜如玉、胸藏文墨虚怀若谷通过阅读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气质得到了提升如同古人所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即使人到中年容颜普通但某天突然被人夸赞“你越来越有魅力了”虽知此为客气之言却无法否认读书的确使我有了一种独特的气质叫做“风度”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
古人云:“独窗前明无浊心素食淡然气不浊读书口则清。”呼吸之间如兰香之气、言语之间皆成篇章皆因读书而使口齿清新、言语脱俗。
阅读更是忘忧的良能使人忘却尘世烦恼恍若置身于无忧无虑的天堂之中。
如此这般阅读如同通往天堂的芬芳小径在这条小径上我留下了芬芳的足迹一路走来满身芬芳。
作者介绍:徐丽就职于衢州市文化研究机构她致力于文化研究并醉心于阅读衢州市文化研究界颇有造诣之作家会员也出版过若干文学作品。
请在转载时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