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四节时间和风俗是什么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 李志华)

三月三,上巳节,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古时以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巳”,这个日子后来被固定下来,沿袭至今。那么,这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又有着哪些习俗呢?

众所周知,农历三月初三传说是轩辕黄帝的诞辰日。上巳节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已存在。古时人们以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这个日子通常与三月初三相吻合。

关于上巳节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它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有关。兰草被视为灵物,因其香气四溢的特点而被用于驱除邪气。春天来临,人们走出家门,在水边,举行祓除不祥的仪式。

《周礼》中记载:“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这表明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的重要日子。祓禊一般指到水边去洗濯,以去除宿垢,带走身上的灾晦之气,寓意着祈福。

《诗经》中也有关于上巳节的描述。其中《溱洧》篇提到溱与洧两河流域青年男女出游相会的场景,展现了民间上巳节的热闹氛围。上巳节还有祭祀高禖的习俗,高禖是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人们希望通过祭祀来除灾避邪、祈求生育。

值得一提的是,上巳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曲水流觞”。随着时间推移,祓除的意义逐渐减弱,而迎春赏游的意味越发浓厚。魏晋时期,上巳节逐渐演变为文人雅士等临水宴饮的节日。历史上著名的王羲之兰亭之会便是这一习俗的体现。

到了唐朝,上巳节成为当时盛大的节日之一。除了修禊之外,人们主要进行春游踏青、临水宴饮等活动。杜甫的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便描绘了当时上巳节的盛况。

从习俗来看,古时的上巳节是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除了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等习俗外,还有临水浮卵、水上浮枣等活动。其中临水浮卵的古俗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即食之。

尽管上巳节起源较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与清明节时间上的接近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其部分习俗逐渐融入了清明节当中。虽然曾有说法认为上巳节是古代的“情人节”,但专家指出,上巳节的主要习俗还是祓禊、辟邪,不能简单将其视为“古代情人节”。

上巳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习惯。无论是祓禊祈福、还是临水宴饮、春游踏青,都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如今的上巳节虽然与清明节有所交融,但仍然是一个值得庆祝和传承的文化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