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N次方打一成语
探究互联网与现实世界中的价值创造
当我们谈论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时,一直有一种观点被广泛接受:互联网并不直接创造价值,而是基于现有资源进行放大或加速,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一观点在工程师出身的朱迅先生眼中,被精炼成一个数学公式——“1的N次方”。
这里的“1”代表产品或服务本身,而“N”则是互联网带来的放大效应。在如今这个营销盛行的时代,运用N次方的方法可能并不是最困难的。那个基础中的“1”才是核心所在。因为只有真正解决痛点,并做到超出平均水平,这个“1”才能在N次方的作用下赢得良好口碑,实现倍增效果。相反,如果达不到这个“1”的标准,传播的结果往往只会是递减,失败也会来得更加迅速。
在互联网思维盛行的今天,这种冷静、务实的逻辑显得尤为难得。作为一名观察者,我深感其价值。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体现了所谓的“工匠思维”——先做好自己,再谈传播,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在朱迅的实际操作中,这种理论得到了体现。作为云海桥的领导者,他为工业设备设计了一款名为云海易服的APP。这款APP不仅功能全面,而且风格清新明亮,与传统的厚重、机器界面应用截然不同。特别是在他们制作的微电影中,看到设备工程师在机房内使用这款APP进行沟通的场景,我仿佛被时空穿越和困惑所包围。
那么,这款看似“轻快”的应用能否匹配长期以来“沉重”的工业需求呢?其实不然。在深入了解后发现,朱迅和他的搭档王珏女士曾深入华东的设备厂房进行调研。他们发现,工业人对沟通的需求既简单又强烈。传统点对点的信息传输方式效率低下,设备的录入和跟进不准确则会造成诸多麻烦。而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痛点的体现。在互联网的一小步,对于工业来说或许是一大步。我们常说“用户运营”、“反馈收集”,但像朱迅这样真正深入去做、去创新的不多见。
朱迅实现“>1”的另一个方法是“资源整合”。在这款APP中,搜索、数据、金融等功能都有所体现,并且都是通过与专业的合作伙伴合作完成的。这充分体现了对工业企业复杂需求的简单化处理——将难题留给工程师,给用户最简单的东西!
制造业如同有灵魂的存在,那么为其服务的设备又怎会是无生命的呢?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到“人与设备的连接”,朱迅和王珏的梦想是让设备“开口说话”,为其赋予更多的生命价值。他们致力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高效工具找到更懂设备的人。实际上,每一个设备管理者都像是那个“1”,都需要自己的N次方放大效应。只有当他们所管理的事物具有了价值,才能在信息时代不落后,主动拥抱互联网,避免在通往“互联网+”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遵循“1的N次方”原理,传统工业其实无需对互联网产生过度忧虑。因为这些工具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只需看我们是否能够快速响应。我认为在互联网行业中不必总是用“”来或宣传。按照云海桥的理念,未来我们是一家人。你相信吗?我反正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