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风筝填两个字


儿时,春节的鞭炮声过后,我常常跟随大孩子们去观赏风筝的翱翔。有时,我会帮忙抬抬风筝,理顺风筝的尾巴,偶尔还能执掌风筝线,心中满溢着喜悦,仿佛得到了风筝主人的特别恩赐。当风筝线上套上一个小草圈,风儿吹动下草圈发出“铮铮”的声响,随着风筝飞向高空,那声音在我听来,就像是最美妙的旋律。我欢快地拍手跳跃,尽管正月的风依旧带着寒意,但我的内心却因兴奋而热血沸腾。我多么希望能拥有一只自己的风筝,亲手将它放飞到高空,吸引众多小伙伴一同在旷野上奔跑。

当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与邻居同学结伴玩耍时,偶然发现他炕上有一个闲置的风筝线轴。我突然有了制作风筝的想法,于是与他分享了我的创意,他非常高兴地支持我。

我们找来荻秆,将其一分为二得到八根等长的杆子,扎成两个正方形后叠成八角形状。我们在其中加入两根垂直到达两顶角的杆子,并在每个交接处用线牢牢绑好。然后我们糊上纸,拴好底芯的三根线,中间的一根最长,两肩各一根等长,风筝的主体就完成了。当地人将这种风筝称为“八卦”。为了保持风筝的平衡,我们需要在八卦下方拴上尾巴。尾巴有两种拴法,我们选择了其中一种并糊上了书纸剪成的缨穗状。风一吹,缨穗随风飘动,使得风筝更加美丽。

随着年糕的吃完,到了灯节左右,我们迎着初春的寒风开始放风筝。约上几个小伙伴,带着风筝奔向田野。我们放飞一段线,一人牵着线轴,一人举起风筝,周围的小朋友助阵奔跑。当我们齐声喊“一二”,举风筝的人向上用力一送,牵线的人逆风奔跑,风筝就迅速飞向天空。有时候因为风轻尾巴重,风筝会掉下来,这时我们需要解下几穗尾巴再试几次。如果风力增强,风筝在空中左右摆动或栽跟头时,我们需要调整线轴的位置并加几穗尾巴再重新放飞。

随着东风渐起,春装渐成,沿河看柳的时候,天空中的风筝渐渐多了起来。每年这个时候,乡间的艺人们都会到村口卖风筝。他们的风筝大多以刘海和蝴蝶为图案,都是用竹骨和纸糊成的。我记得有一年我买的蝴蝶风筝破损了,母亲重新为我糊好并用胭脂画上了一个美丽的花蝴蝶。那蝴蝶的形象生动逼真,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的围观和赞美。

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制作风筝的情景。当时我用了从生产队的场院边捡来的一个还算完好的“六六六农粉”外包装袋作为糊风筝的纸。那纸是淡淡的暗红色绵性牛皮纸做的,非常坚韧。即使风筝从高空坠落也不会破损。而风筝的尾巴则是用玉米内皮扎束做成的。虽然简陋,但它却是我所有风筝中的珍品,它飞得极高且一直完好无损。如今看着现在孩子们用的宣纸绸绢制作的风筝,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海里的、天上的、地上的应有尽有。我既感到羡慕也感到感慨万分。

在夕阳余晖中,我端起一杯烈酒和一条老咸鱼品味着岁月的味道。看着窗外蓝天白云间飘动的风筝和儿时的记忆不禁涌上心头让我的眼眶泛起热泪想起母亲的笑容想起那蝴蝶般的风筝和那位曾经给我线轴的同学......如今的我白发苍苍却仍怀揣着对孩子们能扎制出最精美风筝的期待和祝福愿他们如风筝般自由翱翔在广阔的天空中...... 彩云为帆新月为舟楫翼奋展情系大地志存高远......放飞理想逐梦飞天鸢飞四海挥彩蓝天谊联五洲横绝星汉......

(作者:张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