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作者简介
历史上,最早提出“吴承恩为《西游记》的作者”这一论断的人士,乃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研究者顾广圻。胡适、鲁迅等现代学者在20世纪20年代亦对此论断表示了支持。对于这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的作者身份,至今依然众说纷纭。那么,我们能否确定这部脍炙人口的小说确实出自吴承恩之手呢?
事实上,已知最早的《西游记》刊本源自明万历(即1592年)的金陵唐氏世德堂。直到20世纪40年代之前,该书的版本中大多未出现吴承恩的署名。这些版本中,常常署名为朱鼎臣、杨致和或华阳洞人等,甚至有些版本中的序言直言不知作者是谁。直到清乾隆年间,吴承恩的名字才首次被正式提及与该书联系起来。
在《西游记》的创作时期,小说被视为民间文学,文人对其抱持隐晦态度。而吴承恩的故乡江苏淮安,其地域特色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书中所描述的二郎神驻守的灌江口并非指四川的都江堰,而是指的江苏的灌河口。此地区与孙悟空的老家连云港花果山相距甚近,仅需半小时车程而已。在原著中,大量诸如海州聚贤庄、僧伽大师等地名和人物形象都凸显了其鲜明的江淮地域特色。
不仅如此,《西游记》中还蕴含了丰富的淮安、盐城一带的方言土语。若以吴承恩的老家江苏淮安为背景来看,阅读此书便如同与乡亲用乡音交流般亲切。这不仅是《西游记》中的语言魅力所在,也为我们进一步认定其作者身份提供了佐证。而吴承恩曾任职的湖北荆宪王府也与《西游记》中某些序言所提及的藩王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淮安府志》记载,吴承恩确实创作了《西游记》。他科举及仕途的不顺经历为他提供了反映社会黑暗的素材,使他在思想上有条件创作出富含讽刺意味的作品。《射阳先生存稿》这部另一部作品的存在也多次与《西游记》形成互补,显示出二者之间的深厚联系。
虽然历史上有人主张作者是丘处机、李春芳等人物,但这些论断往往因为忽略了小说的语言与地理文化背景而缺乏说服力。尤其像李春芳这样的人物,虽然也是来自江淮学派,但其声名影响力显然不能与吴承恩相提并论。
吴承恩对于江淮地域的龙王、无支祁、水猿大圣等传说的描绘细致入微,情感真挚。这种对地域风土人情的深刻理解与描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与其花费精力去寻求各种假设性的作者,不如根据以上种种细节推断,吴承恩更可能是这部小说的作者。
虽然目前我们无法给出确凿无疑的证据来证明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作者,但综合现有资料和证据来看,将《西游记》的创作归功于吴承恩是最为合理且具有广泛认的结论。若未来有更多的考古材料或文献为我们揭示更多细节,或许我们能够对这位神秘作者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