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工资按照21.75出勤计算


对于劳动者的薪水,你是否真正了解它的背后逻辑?

身为职场人士,每月最为期待的时刻莫过于领薪日的到来。你是否知晓,实际出勤天数竟会悄悄影响你的工资数额?

众所周知,薪资对于许多人来说,其计算方式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工资计算中,其实有着大学问。

工资的计算公式为:月工资=(基本薪资÷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其中,基本薪资是固定的,而每个人的实际出勤天数各自心里有数。这时,变动的因素就在于应出勤天数。

劳动法对于应出勤天数是如何定义的呢?

依据我国的劳动合同法,一年的工作日总数为365天减去104天的休息日和11天的法定节假日,共计250天。而每月的计薪天数则为上述年工作日的总数除以12个月,得出约为21.75天。日常我们所说的加班费、年假工资等都是基于这21.75天来计算的。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企业的做法并不完全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各公司的休假制度和每月的实际天数都会有所差异,应出勤天数的计算方式也会因公司而异。

那么,现在很多公司是如何计算应出勤天数的呢?

实际上,许多公司是按照实际天数来计算的。例如,二月份若有28天,双休的情况下共休8天,那么应出勤天数便是20天;若是单休的话,一个月只工作5天(算上法定节假日),那么应出勤的天数则是24天;而如果是单双轮休的话,则根据具体的休息安排来定应出勤天数。

那么遇到法定节假日时,又该如何计算呢?

以五一、十一、清明节等带薪节假日为例。有的公司依然会按照实际天数来算。例如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如果五月份有31天,双休加上节假日共休10天,那么应出勤的天数就是21天。这时我们再来考虑薪资问题。

假设一个员工的月薪为3000元,满勤21天的情况下能得到全部基本薪资。但如果请一天假呢?经过简单的计算可以得知到手薪资为2857.14元。

而有些公司则会把节假日的天数也加入到应出勤的天数中。在上述的五一假期情况下,如果公司把节假日算作出勤日的话,那么应出勤的天数将增加一天,那么请一天假后,到手的薪资又是多少呢?经过计算得知为2863.64元。这样的算法与前一种相比存在微小的差异,基本薪资越高的情况下差距就会更加明显。

现在你了解了这些知识后,是不是已经知道你们公司的薪资计算方式了呢?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呢?究竟哪种算法更为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