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按时间还是按天


今日,农历大年初六,恰逢立春之时。

立春,对于人来说,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据史载,古人们庆祝立春时不仅举行盛大的仪式,还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那么,立春时节,各地都有哪些美食习俗呢?

在我间,立春有“咬春”的传统。“咬春”究竟咬的是什么?立春时还有“打春”的习俗,“打春”打的是何物?各地又存在哪些立春的传统活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

立春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首,自春秋时期便已存在。我国有一句谚语“春打头”,但今年的立春有些特别,它落在了五九的最后一天。那么,究竟是“春打五九尾”还是“春打头”呢?

民俗专家解释道,当立春在“五九”的最后一天时,便称之为“春打五九尾”;而当立春在“”的第一天时,便称为“春打头”。今年2025年2月3日,是“数九”中的“五九”最后一天,因此便是“春打五九尾”。

这个现象与冬至的出现时间有关。我间有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习俗,那就是从冬至开始“数九”。冬至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这也意味着立春可能是“春打五九尾”,也可能是“春打头”。

再来说说立春“打春”的事。一个“打”字,为妩媚的春天增添了几分活力。那么,“打春”究竟“打”的是什么?明代诗人于谦的诗中写到:“击罢泥牛物候新,一鞭分与万家春。”这里的“打春”,其实就是指的“打牛”。

在河南南阳的内乡县,立春节气时有“打春牛”的民俗。他们用竹子制作骨架,以多层纸贴糊而成,最后上彩点睛,并在春牛的肚中放入五谷、干果。人们会绕着春牛走三圈,用抽打春牛,打破牛肚后抢食其中的五谷、干果,寓意着五谷丰登、吉年有余。

在浙江衢州的九华乡妙源村,立春的场景也十分热闹。一位身穿传统服饰、手拿柳条的牧童在耕地上鞭打老牛。随着牧童吟唱的歌谣,他挥起柳条,仿佛把冬天的寒气都驱赶走了。这就是“九华立春祭”中的重要环节——牧童鞭春,也被称为“打春”。

立春的到来意味着气温回暖、春暖花开。农人们牵着老牛开始耕作,现场还派发糖果,热闹非凡。鞭打春牛既是对耕牛的鞭策,也是提醒农人要顺应农时进行耕作。

今年立春的交春时间是在今晚的10点10分。届时,当地将举行隆重的“接春仪式”。其中包括将提前准备好的春水、春泥浇种到春树中,并在红绸子上写下新年祝福。还会有身穿绿衣、头戴柳条、提着灯笼的“接春使者”在大殿前吟诵《春晓》《咏柳》等诗篇,共同迎接春天的到来。

关于立春时的“咬春”习俗中的“咬”,其实也是人们对春天的一种亲昵表达。正如抱着婴儿轻其的小胳膊小一般,“咬春”也是对春天的一种深情寄托。古人于立春日吃萝卜便是“咬春”的一种体现。吃春饼、春卷等也是“咬春”的方式之一。无论何种形式,“咬”的都是春天的气息和人们对新一年丰收的期盼。

以西安为例,荠菜作为野菜中的一种佳品被广泛用于制作荠菜春卷等美食中。将鲜嫩的豆腐、香菇等食材与荠菜混合后制成馅料再裹以薄薄的面饼炸至金黄便可食用了这样做出的荠菜春卷外酥里嫩美味可口不仅能让我们“咬住”春天的气息还寓意着对来年丰收的期盼和祝福。

在这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里让我们以崭新的姿态开启新的一年愿每个人都能在春天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希望与幸福。

责任编辑:XXX(此处责任编辑名字为占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