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歌《九月九的酒》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思乡的游子漂泊在外……”一曲《九月九的酒》,唤起了多少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但你知道这首歌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动人故事吗?

《九月九的酒》是由陈树创作词作,荣作曲,并由陈少华倾情演唱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收录在陈少华1994年发行的同名专辑《九月九的酒》中。该歌曲融合了中谣的元素,凭借其朴实无华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迅速走红并荣获了多个音乐奖项。

那么,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如何诞生的呢?这还得从词作者陈树说起。陈树在199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对外贸易学院,然而高昂的学费让他家庭陷入了困境。他的母亲四处奔波借钱,而他的大哥则陪他前往学校报到,回家的路费还是由同学们你10元我5元凑齐的。

1994年的春节,陈树因故未能返乡与家人团聚。他在学校度过了这个特殊的节日,并得到了200元的补助费和节省了路费。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思乡之情难以言表。于是他来到小卖部买一瓶廉价的广东米酒和一包花生米,与同学们一起围坐在寝室里,看着春晚节目,一边喝着酒一边聊着天。这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他的脑海中浮现,游子的情感在他心中激荡。于是他提笔写下了“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悠”的诗句,后来发展成为了我们现在熟知的《九月九的酒》的歌词。

据陈树回忆说:“当时写的是一首诗,后来发表在学校的刊物上。直到两个月后的一天,一个同学看到这篇诗一样的歌词后觉得非常感人,建议我找人谱曲。”此后,陈树开始奔波于广州的音乐工作室,希望能找到人为这首歌谱曲。虽然他曾遭遇过闭门羹和冷遇,但他从未放弃过。

直到1994年5月的一天,陈树遇到了太平洋影音公司的荣作曲家。荣看了他的歌词后十分激动,称他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情感丰富的歌词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他就为《九月九的酒》谱好了曲。这首歌融合了中谣的风格,成为了一首独具特色的歌曲。

1994年3月,陈少华带着哥哥资助的20万元来到广州。经过荣的指导和培训后,他录制了自己的首张专辑《九月九的酒》。这张专辑并没有立即推向市场,而是在朋友之间传播。直到1994年11月由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发行后,销量一路飙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首歌迅速风靡全国,成为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这首歌的歌词描绘了远离家乡的人们在重阳节时的思乡之情和怀念之情。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又是九月九”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而“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则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助,“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则暗示了家乡的温暖和自由。在歌曲的部分,亲人和朋友举起酒杯,饮尽乡愁,醉倒在家门口,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

《九月九的酒》不仅在音乐上取得了成功,还荣获了多个音乐奖项。陈少华凭借这首歌在1995年获得了第三届音乐电视大赛银奖。而在2016年,这首歌更是获得了第二届内地华语金曲30年经典歌曲奖,进一步证明了它在华语音乐界的经典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