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立秋之际,对农人朋友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有句农谚说道:“雷声隆隆秋来到,收获半数在冬日”,“立秋晴一日,农人无需劳碌”。
在中医理论中,立秋是养生的关键时期。《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肺主秋……肺收敛,宜食酸以收敛肺气,用酸来补益,辛则发散肺气。”秋天应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如葱、姜等,多食用酸味的果蔬。
随着立秋的到来,秋风起,肺燥显现。秋天燥邪盛行,最易伤人肺阴。如何保养肺部成了大众普遍关心的话题。秋季是肺病高发的季节,因气候干燥,人的皮肤水分易流失,常会出现皮肤干涩、鼻热唇裂、咽喉痛等症状。补水与饮食调养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中医理论,秋季属肺金之令,肺金过旺则抑制肝木。所以《金匮要略》有“秋不宜食肺”之说。秋天应以滋阴润肺的饮食为主,如麻类食物可以润燥,忌食寒性饮品。更有人主张宜食生地粥等滋阴润燥之品。适宜的食物包括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以益胃生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各种时令水果纷纷上市,成为人们消燥的好帮手。例如梨子,能生津解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还有养血生肌、润肺去燥之效;大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等营养成分,能促进造血;葡萄则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维持皮肤弹性的作用。
在养生方面,立秋时节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精神调养。夏季阳气旺盛,立秋后阳气逐渐减弱,应远离悲伤忧愁,保持心情舒畅、平心静气,并收敛神气。
第二,运动适度。秋季应以“收养”为原则,保养体内的阴气。运动不宜过大,以免出汗过多导致阳气失衡。建议选择轻松平缓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太极等。
第三,起居有节。应早睡早起以收敛阳气、舒展肺气,并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预防心血管疾病。若入睡困难,可考虑喝些莲子汤、龙眼肉汤帮助入眠。
第四,艾灸有道。立秋时节是阴阳交替之时,艾灸应以平稳收养为原则,不宜过度宣散。
第五,饮食调养。秋季应润燥养阴、润肺为主,可多食用莲藕、百合、银耳等具有养阴润燥、润肺止咳作用的食物。同时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西瓜等瓜果也不宜多食。多喝三豆(绿豆、红豆、黑豆)汤能清热解毒、健脾利湿。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初见。秋来暑去凉来,“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寓意着禾谷成熟的季节。从西方吹来的凉风、降下的白露以及寒蝉的鸣叫都是秋天来临的标志。立秋这天会把梧桐移入殿内预示着秋季的到来。
立秋的习俗多种多样。古代天子会在立秋日举行祭祀少奐、蓐收的仪式以示迎秋;民间则有贴秋膘的习俗在立秋这天称重并吃肉以补偿夏天的损失;还有秋忙会为秋收做准备的经营贸易等。
总之立秋不仅是农民朋友的节气更是养生的关键时期大家应注意调整饮食起居保持心情舒畅适度运动以度过这个收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