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坊七巷景区介绍


古韵福州,苹婆盛景

在福州的深处,隐匿着一种别样的生机。位于福州三坊七巷内的小黄楼旁,一株百年苹婆树此刻正盛开着。春雨绵绵,与细密的苹婆花瓣交织在一起,仿佛编织出一幅古色古香的水墨画卷。

这苹婆树,属于梧桐科常绿乔木,又被称为“凤眼果”。它的叶片呈长椭圆形,一般在初夏时节开花,花萼呈现粉红色,形成圆锥花序,无花冠。在小黄楼的东花厅内,这棵苹婆树无论春夏秋冬,都有着不同的风姿。春日里,满树红花;夏日中,绿叶繁茂;掌状复叶簇生于枝头;秋来时,则挂满了开裂的小红果。

这些小红果,既是美食也是良材。它们被称作凤眼果、肥猪果,可以用来煲汤,味道与板栗相似。而苹婆树浑身是宝,不仅果实可食,其叶宽大厚实、经久耐蒸,还带有清香,常被用来包粽子或裹糍粑。苹婆木轻韧而纹理美丽,适合制作家具、箱盒、乐器等。其树皮更是含有大量优质纤维,可用于绳索、织麻袋或人造棉的制作,成为良好的造纸原料。

这棵苹婆树的历史悠久,据福建著名作家郭风在作品《东邻和三棵树》中探讨,它可能是由清代学者陈寿祺所种。陈寿祺是福州的教育家、名家和藏书家,曾是鳌峰书院的山长,培养了众多英才。小黄楼旁的这棵苹婆树与其藏书楼掩映在一起,如果真的由陈寿祺所种,至少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了。

如今这棵苹婆树在春雨的滋润下盛开着花朵。暗红色的花序挂满枝头,犹如一串串小灯笼或是镂空雕刻的象牙球。这样的景象为春末夏初的增添了一抹浪漫的气息,引得市民和游客慕名而来,争相欣赏和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