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变化作文200字


秋风劲起,广大区域气候急剧变化,多地迎来显著气温下滑。从北方到南方,“骤然”进入冬季的地方屡见不鲜。

杭州、无锡等城市与温和的秋季告别,在一夜之间跳入了冬天的怀抱。今年杭州的冬天比往年早了整整一周,使得秋季显得尤为短暂。

而在南方的广州、深圳等地,经过长达200余天的夏季超长待机后,终于迎来了秋季。广东人今年的感觉是“T恤从三月穿到十一月”,“短袖都快穿破了”这样的调侃频频被提起。即使是秋高气爽的日子也不多了,网友@冰晴小白兔笑称:“这还没享受几天,又快到冬天了呀。"

依据实际感受,秋季似乎愈加短暂,火热的夏天过去后紧接着就是寒冷的冬天。不少城市的居民也发现,桂花飘香、红枫和银杏的美丽景色越来越晚才能欣赏到。

根据澎湃美数课参照的最新气象行业标准《气候季节划分》的2022年数据,对1955-2024年间我国31个省会城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四季长度进行了估算。结果是否意味着秋季真的在变短和推迟呢?

在气象学定义中,四季是根据连续五组滑动平均气温来划分的。具体来说,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则为春、秋季。结合常年换季日期和平均四季长度,统计出了各城市春夏秋冬的天数。

据数据显示,广州、海口等部分城市的秋天正在逐渐缩短。以广州为例,与1955年至1964年的秋季天数相比,近十年的秋天已经缩短了19.3天;而海口也缩短了大约13天。与此相反的是,北方的一些城市如济南、郑州的秋天则在延长,较之以往增加了5天以上。

天气网的一项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对于春、秋两个过渡季节而言,增长和缩短的地区数量相差无几——北方地区的秋季有增多的趋势,而南方则有缩短的现象。这主要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篇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的论文研究了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四季变化情况。数据显示,从1952年至2011年间,夏季的平均天数从78天增加到95天;而冬季则从76天减少至73天;春季和秋季也分别有所减少。

眼下,“入秋困难症”正上演着。

夏天仿佛变得特别长久。以广州为例,在2024年的日历上,该市在11月18日结束了长达240天的夏天;深圳则在同月的次日结束了一个242天的漫长夏天——这样的日子均打破了历史记录。人们戏谑地说:“短袖都要被穿烂了。”

其他省会城市也普遍出现了夏季延长的现象。例如成都于5月13日入夏,却在9月29日才迎来秋季的开始——长达139天的夏天成为成都自1961年以来最长的夏日。相较之下,1961年的夏天只有短短的102天。

夏季的延长使得秋季的来临被推迟了。人们期待中的桂花飘香、红枫飒飒、银杏灿灿的景象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如愿欣赏到。

上海植物园的高级工程师朱华芳在接受新闻晨报采访时提到,由于连续高夏日影响,今年园中的桂花树迟迟未现花开之姿。特别是9月下旬时,园内的早银桂才姗姗来迟地开放了——这一时间比正常花期晚了大约2-3周的时间。

就近年来的趋势来看,近十年中石家庄的入秋时间推迟得最为明显——比常年入秋日晚了整整8天。紧随其后的是太原、广州和上海等地。同样的情况也在日本出现——根据日本气象局的预测,今年的红叶观赏季节也将是历史上最晚的一年之一。

除了这些季节性变化带来的影响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带来更严重的问题。根据一项模型估算的研究显示,携带登革病毒的埃及伊蚊在北美和的生存范围可能会以每年2-6公里的速度向北推进至新的地区。随着气温升高,花粉季节的开始时间也会提前并持续更长时间——这对于花粉过敏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他们需要忍受更多的打喷嚏、流泪甚至面部红肿等不适感。未来的日子里,这样的状况或许会变得更加严重和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