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一、天地人之道

《论语》的精髓,就是告诉我们如何过上内心所需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它所传递的,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此无比强大。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向外无限拓展世界,向内无限深刻发现内心。而夫子告诉我们快乐的秘诀:“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二、心灵之道

面对生活中的缺憾与痛苦,论语告诉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承认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就是《论语》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遗憾的弥补,来自一个人自信的回归,而自信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三、处世之道

孔子提倡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的分寸。他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才华用到最该用的地方。孔子提倡人格尊严,他给出的分寸是以直抱怨,即用自己的公正、率直面对一切。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掌握度,太冷不好,过犹不及也不好。

四、君子之道

君子的标准,首先是做一个善良的人,胸怀天下,奋发有为。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始终走的是一条正路,而小人则易被私利引导,走上邪路。

五、之道

欲观其人,先观其友。交好友的意愿和能力,就是“仁”“知”。仁就是爱人,知就是知人。要交到好友,一是要有仁爱之心,二是要有辨别能力。

六、理想之道

孔子不认为志向越高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从内心完善自己,进而服务于社会。

七、人生之道

人生百年,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任务和挑战。十五岁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我们建立内心的自信和定力,从容不迫地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