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10字简单


端午的五彩斑斓习俗与文化

端午佳节,五月初五,独月独日的组合,似乎寓意着“毒气冲天”。但在这个“毒”日里,却有着丰富的习俗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期“宽窄巷”,我们将邀请专家从“端午节的十个为什么?”的角度,为您解疑答惑。

【习俗篇】

老话说,端午这天,地气上升,阳气回归,因此端午百草皆成。在成都,端午的习俗丰富多彩。这天,人们一定会用陈艾、菖蒲等草熬汤沐浴,以驱除邪气。城郊的农民会将草挑进城来,沿街叫卖,而老成都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陈艾的草香和粽叶的清香。

1. 出没的季节

端午前后,是——蛇、蝎子、蜈蚣、癞、壁虎出没频繁的时候。成都平原温暖湿润,夏季时有瘴气,因此古人认为在此时活跃。而用特定的“五黄”来对抗“”,便成了端午的重要习俗。

2. 五黄之功用

所谓“五黄”,包括雄黄、黄瓜、韭黄、黄鳝、黄心鸭蛋。这“五黄”各有其独特的效和美味。老成都人用这“五黄”制成佳肴,不仅可以品尝美食,更希望通过食物来驱赶。其中,雄黄有去毒去邪的功效,更是用来涂抹在小孩的眉心耳后等处,爷爷奶奶们还会用雄黄酒在小孙儿的眉间写一个“王”字,寓意百兽之王、百害不侵。

3. 鸭蛋黄的选择

在端午节,泡盐蛋是必不可少的。首选青皮鸭蛋,因其性凉解暑。而关于为何选择鸭蛋黄而非其他黄,背后有地域和文化的考量,也与五黄的定夺有关。

【保健篇】

4. 雄黄酒的利与弊

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特色饮品,但饮用需谨慎。雄黄确实有杀虫的作用,但含有硫和砷等有毒成分,过量摄入对身体有害。现在更多是外用,如涂抹在皮肤上以驱蚊虫,而不是饮用。

5. 菖蒲与艾草的神奇功效

菖蒲和艾草在端午节被挂在门楣上,不仅可以驱走蚊虫,其特殊气味还能令人头脑清晰,甚至有预防感冒的功效。

【文化篇】

6. 草澡并人适用

用草煮水洗澡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如正在感冒或出疹子的人就不宜使用草澡。特别是孕妇,为避免影响胎儿,最好不用草泡澡。

7. 端午节的由来

“端”是初的意思,“端五”即初五。端午节最初便是从初五这一天的诸多习俗中衍生而来。而关于端午节名字的由来,却鲜为人知。其实,“端”也代表着阳气的上升,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端阳节、天中节。

8. 划龙舟的起源

最初的划龙舟并非为了纪念屈原或伍子胥,而是源自先民对龙图腾的崇拜。这一习俗在魏晋南北朝时已然成俗,记录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中。

9. 端午节与文化传承

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端午节更像一个文化节。这一天不仅是诗人纪念屈原的日子,也是以诗会友的日子。抗战时期,端午节被定为诗人节,可见其文化内涵之深厚。

10. 包粽子的文化内涵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传统食物,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更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待。用尖利的粽叶包裹粽子,寓意戳坏想吃屈原尸身的鱼虾等生物。随着时代发展,粽子的包裹材料也变得丰富多样。

以上就是关于端午节的十个为什么的解析与探讨。希望您在享受节日的也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佳节的丰富内涵与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