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摘抄5000字


今日再读经典《红楼梦》,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悟。初读时,可先感受情节与人物,再深入细节,如诗词隐喻、器物象征等。如遇理解困难,可结合脂砚斋批注或学者解读,以便更深刻地体会文本深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红楼梦》会有不同的体会——年少时看的是爱情,青年时看的是世故,年老时看的是生死。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既是“一把辛酸泪”的悲剧,也是“满纸荒唐言”的悟道之作。它邀请每一位读者在繁华与幻灭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第五回 贾宝玉游太虚幻境

打开《红楼梦》第五回,如同推开一扇精雕细琢的古门,背后是一个由谶语、隐喻与宿命编织而成的太虚幻境。在这一回中,作者以惊人的艺术魄力,为整部巨著谱写了一曲宏大的命运交响曲。

最引人深思的,莫过于它揭示了命运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诸如“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这样的词组,如同重锤击在心上,提醒人们生命的普遍悲剧性。大观园中的生命,无论尊贵如元春,还是低微如晴雯,最终都难以逃脱“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一、核心脉络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式章节。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隐喻了主要人物的命运和贾府的结局。其核心脉络可分为: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情节主线;以及判词、画册、仙曲等形式所揭示的命运和贾府兴衰的缩影。

1. 情节主线: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入梦缘起:梦中随秦可卿进入太虚幻境,遇警幻仙姑,受其。

幻境三重启示:包括“簿册窥命”、“仙曲预演”和“云雨警悟”。

梦醒顿挫:宝玉“迷津”惊醒,暗示其终未能领悟警幻的。

二、段落分析

此回初读可能感觉晦涩,但随着情节推进,其精妙伏笔会逐渐显现,堪称《红楼梦》的“命运密码本”。全书情节均在此回框架内展开,可通过对照后文回看的准确性。

1. 宁国府赏梅,宝玉午睡

贾母带宝玉至宁国府赏梅,宝玉倦怠欲睡,被安排至秦可卿房间休息。房间陈设奢华,暗含与衰败之兆。

2. 梦入太虚幻境,初遇警幻仙姑

宝玉梦中随秦可卿进入太虚幻境,遇见警幻仙姑。警幻自称受宁荣二公之灵所托,欲宝玉“跳出迷人圈子”,引他游览幻境。

3. 翻阅“金陵十二钗”册籍,窥见命运

判词暗含各人结局,如“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指宝钗、黛玉;“凡鸟偏从末世来”指王熙凤等。通过这些判词与画册,读者可一窥主要女性的命运走向。

4. 聆听仙曲,预演悲剧

警幻命仙女演唱《红楼梦》十二支仙曲,进一步揭示人物悲剧命运。如《终身误》、《枉凝眉》等曲目,以音乐的形式复述人物悲剧。

5. 警幻“以情悟道”,宝玉迷津

警幻为使宝玉“领略仙闺幻境之风光”,授以云雨之事。然而宝玉未悟深意,反沉溺,最终“迷津”。

6. 梦醒后的现实启示

宝玉惊醒后仍恍惚记得梦中之事。在现实中,他与袭人发生了关系,这暗写了宝玉未能真正领悟警幻的警示,反而在现实中陷入。

三、第五回现的成语及作用

《红楼梦》第五回通过梦境隐喻人物命运,其中运用的成语不仅增强了语言表现力,还深化了主题暗示。这些成语是曹雪芹布局全书的关键密码,以凝练的文字承载宏大的叙事意图。如“孽海情天”概括全书“情”与“孽”的核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