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说的一句美的名言
生活中的美,常常被忽视,只是因为缺少了一双能够捕捉它的眼睛。这句智慧的见解出自雕塑家罗丹的名言。那么,如何培养这样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呢?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深入探讨柏拉图的。在之前的分享中,我们领略了柏拉图提出的著名的“哲人王”理念,这是整部《理想国》的核心所在。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口,详细阐述了“哲人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层层递进、逐步展开的。
柏拉图着重区分了真理与意见的区别。他坚信真理优于意见,真正的哲学家是追求真理的人,而非那些被功利性目的驱使的人。苏格拉底曾明确指出,真正的哲学家眼中只有真理,无法容忍意见和谬误的存在。正因为哲学家与常人不同,他们常常会受到非议甚至抵制。但苏格拉底认为,要想成为者的哲学家,必须经历种种考验和磨难,以锻炼出勇敢、正义、节制的品质。他们还需在劳苦、恐怖、快乐中经受考验,以检验他们的灵魂是否能承受最大的折磨。
苏格拉底用“太阳隐喻”论证了最高的真理是“善”的理念。所有的知识都源于此。善不是简单的快乐,而是一种理念或知识。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美德即知识”。这里的“善”,在英文中表现为“good”,既包含好的意思,也蕴含幸福的意义。真正的善的理念、真正的幸福,是一种理念上的善,而非单纯的快乐感受。
在此,柏拉图进一步探讨了正义、美和善三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三者之中,善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理念,也是最高的存在。只有追求善的灵魂,才能真正看到美和正义的事物。那么,“善”的理念究竟是什么呢?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巧妙地运用了“太阳隐喻”进行了解释。他表示,眼睛之所以能看到东西,不是因为眼睛本身,而是因为有“光”,就像现象世界的太阳光与视觉及可见事物的关系一样,理念世界的善与理性及可知事物的关系也是如此。
柏拉图将现象世界的太阳光比作理念世界的善。在现象世界中,太阳光使事物得以显现;在理念世界中,因为有了“善的理念”,我们才拥有理性,看到其他真理和知识。或者说,“善的理念”就是我们心中的光。柏拉图强调,“善”的理念在所有理念中是最高的、最重要的。若失去“善”,就如同眼睛失去了太阳光,在现象世界中我们无法看实的事物,在理念世界中我们也无法区分正义和美。
一个人若没有善的理念,便无法区分正义和美,因为他们的心中缺乏正义和美的理念。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王阳明在《传习录》中的故事。当学生问王阳明学习他的学问最重要的是什么时,他回答说“立志”,而这“立志”其实就是“常存善念”。王阳明的这一观念与柏拉图的“善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我们探寻真实、正义和美好世界的前提和基础。
苏格拉底说人们往往认为善是快乐,但更有智慧的人则认为善是知识或理念。善是一种理念,只有心中真正拥有善的理念和信念的人,才能看到善的东西。这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首先需要在心灵中根植美的理念。同样地,要看到善和正义,我们心中也需有善和正义的理念。
柏拉图以“隐喻”来比喻人类的认识过程。他认为哲学家是真正走出、看到真实世界的人,也是追求“善”的理念的人。通过这三个步骤的阐述,柏拉图表明只有哲学家才有资格成为真正的者。他们追求真理、追求善的理念、让所有人幸福。这才是理想城邦的最终目的。
关于柏拉图的“隐喻”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我们将在下一期内容中继续探讨。感谢大家的聆听和关注,如果喜欢我的分享内容,请点赞收藏并关注我哦!我们下一期内容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