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夹子歌曲表达什么


《胡桃夹子》在俄罗斯芭蕾界掀起热潮

《胡桃夹子》这部舞剧改编自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经典童话,描绘了女孩克拉拉在梦境中与胡桃夹子化身的王子一同探索雪国与糖果山的奇妙故事。自首演于120多年前以来,该剧因芭蕾大师乔治·巴兰钦的改编而风靡全球。现今演出的《胡桃夹子》大多源于此版本。

尽管各芭蕾舞团的故事情节相似,但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演绎方式。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的妮娜·卡普索娃饰演的克拉拉仿佛带有“仙气”,而波士顿芭蕾舞团的“胡桃夹子熊”凭借其空中跳跃的趣味动作在网络上走红,其周边产品更是被抢购一空。舞者也频繁在剧中担任重要角色。例如,旧金山芭蕾舞团庆祝该团上演《胡桃夹子》75周年时,谭元元成为团内唯一一个演绎过两个不同版本的演员;荷兰芭蕾舞团的刘茜与独舞演员张媛媛也都在该剧中有着出色的表现。

今晚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的版本由上海大剧院与上海芭蕾舞团共同制作,首演于2010年。英国芭蕾大师德里克·迪恩编导的这部作品既保留了节日的气氛,又加入了高科技成像、魔术表演、舞台等元素,使观众仿佛进入克拉拉的梦境中,开始一段奇妙的旅程。迪恩还根据舞蹈风格对“茶舞”等舞段进行改编,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俄罗斯芭蕾剧院的版本则由戈尔杰耶夫·弗耶契斯拉夫编导,这位国际著名的芭蕾明星曾在《胡桃夹子》中担任独舞演员,被誉为该剧最出色的“王子”扮演者之一。

上海《胡桃夹子》开启梦幻之旅

那么,《胡桃夹子》为何能在岁末年初成为芭蕾舞台上的“保留剧目”呢?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像柴科夫斯基这样的音乐大师的创作。柴科夫斯基为了创作这部舞剧付出了很多心血,例如他特意从巴黎运来新发明的钢片琴,并为其高度保密。当1892年在马林斯基剧院首演时,《糖果仙子舞曲》的甜美音色令观众陶醉。上世纪50年代,乔治·巴兰钦为纽约芭蕾舞团重新改编了《胡桃夹子》,使这部作品焕发新生。新版的舞剧通过广播传播,赢得了大众的喜爱,也使得《胡桃夹子》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节日的保留节目。

无论是上海芭蕾舞团的演绎还是俄罗斯芭蕾剧院的呈现,《胡桃夹子》都将盛大的派对、浪漫的雪国、缤纷的糖果王国搬上了舞台,为观众带来极致的视觉享受。剧中各种小角色如花朵、玩偶、雪花等都充满了趣味,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气氛。《胡桃夹子》因其梦幻般的色彩和节日气氛,已成为送给孩子们的最佳“圣诞礼物”。

文稿作者:宣晶

文稿编辑:童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