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事迹材料1000字


前年新接任班级之初,班里有个打扮独特的女学生特别吸引了我的目光。她穿着短裙,散发披肩,妆容精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叫小莉,她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这让我感到有些困扰。更让我感到头疼的是,每次尝试与她交流时,她总是显得有些冷漠和疏离。

开学后,我通过观察和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到,小莉来自一个离异家庭,由母亲抚养长大。她的母亲是一名美容师,因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她的学业和生活。

一个月后的一天,小莉突然主动来到办公室,希望与班上的小红成为同桌。这让我有些意外,因为平时她与同学交流并不多。同事王老师对我使了个眼色,暗示这两位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可能会让课堂纪律有些困扰。小红的成绩虽然处于中等水平,但上课时常常会走神,需要老师的时常提醒。然而看着小莉那满怀期待的双眼,我依然做出了让她与小红成为同桌的决定。

这一决定,看似只改变了他们在教室的座位位置,实际上却开启了一段互助成长的旅程。我逐渐发现小莉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她开始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了。虽然她依然喜欢将自己打扮得成熟一些,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却逐渐增多。而小红在上课时也更加专注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更令我欣慰的是,她们之间的友谊在相互帮助中不断加深。我们应当摒弃“成绩分层配对”的陈旧观念,不应仅仅因为学生的某些表现就盲目地给他们打上“问题学生”的标签。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同桌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在青春期,同伴的认同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动力。她们自发地选择坐在一起,说明她们之间存在着情感共鸣。这样的安排让她们没有压力,可以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这样的教育方式比老师反复强调课堂纪律要有效得多。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为孩子们创造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环境。小红和小莉的故事告诉我,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座位调整,就能激发出孩子们最好的状态。作为班的我们,应当努力为这样的成长创造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