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老师的给我们启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计思路:通过图片展示,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学生引入情境,与即将学习的内容建立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1. 图片导入:展示各种水果图片,询问学生最喜欢哪种水果,特别关注杨桃,询问学生对杨桃的印象和形状描述。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杨桃的故事。请同学们跟着老师齐读课题。

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准备。)

1.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听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尽量把课文读通顺,为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 认读生字:依次列出课文中的生字,如图画课、摆放、座位、教室等,让学生认读。

3. 重点指导翘舌音的读音,如“倒”、“视”等字。

4. 进行识字游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5. 交流识字方法:通过对比识字、看图识字、组词识字等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

学习任务二:品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 寻找重点语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我”看到的杨桃样子的句子。

2. 理解内容:讨论为什么“我”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形状,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 观察同学反应:描述同学们看到“我”的画后的反应,以及老师的做法。

4. 比较与反思:同学们的嘲笑、否定与老师的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形成鲜明对比,引导学生反思。

5. 老师为何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老师想从“我”的角度观察杨桃,看“我”画得是否准确。

6. 理解老师神情变化:当老师发现同学们的错误后,神情变得严肃。而当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老师又变得和颜悦色。

7. 得到启示:从老师的话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客观分析问题,实事求是。

学习任务三: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归类书写生字,帮助学生把握好字的结构。)

1. 观察生字结构: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沟,为书写做好准备。

2. 重点指导书写:如“座”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广字旁的撇要写得稍长,以护住里面的“坐”。而“摆”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右上部“罒”低于左边提手旁等。

3. 学生自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观察位置不同导致杨桃形状不同这一现象,引申出看问题、做事情、想问题的道理。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从别人的角度看事物。

自主作业

完成课本配套的分层练习。

从不同角度观察你熟悉的事物,并和同学们交流你的观察结果。

板书设计:

13. 画杨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