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马开头的四字成语


【非原创】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 韩冬】近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拉开帷幕。这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吸引了众多目光,共有20支队伍、形态各异、身高从不足一米到一米八的机器人同台竞技,竞逐在21.0975公里的实地赛道上。令人惊奇的是,有些机器人背后的工程师也参与了马拉松的挑战,这不禁让部分网友戏称“这更像是一场工程师的马拉松,而非机器人的”。

此次比赛的意义远超比赛本身。宇树科技公司虽然发布通告表明并未参赛,参赛的机器人是其客户购买用于展示的产品,但在赛前并未进行针对性调试。尽管如此,大多数观众仍以娱乐和科普的心态观看这场比赛。

回顾人形机器人进入公众视野的历程,从春晚上宇树机器人的精彩表演,到如今半程马拉松赛场上的各种姿态,人形机器人在公众视野中的曝光时间虽短,但已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只看到了人形机器人在台上的短暂表现,却忽视了其背后的发展历程。

从波士顿动力到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发展

波士顿动力以其出色的Figure01产品而著称,该产品在机械动力和协调平衡方面表现出色,给人留下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印象。而特斯拉在近年来推出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则展现了其动作协调与计算能力,进一步推动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宇树科技CEO王兴兴也在采访中提到,特斯拉的入局让行业内外都看到了人形机器人的潜力。

近期特斯拉CEO马斯克似乎对产品兴趣有所转移,除了在自家大模型和自动驾驶方案上持续投入外,其他领域似乎处于闲置状态。这也引发了硅谷地区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的讨论。

“路线之争”下的人形机器人何去何从

尽管春晚上宇树机器人的表演让大众看到了机械的灵活性,但业界对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前景仍存在较大分歧。一部分人认为人形机器人虽然能展示机电一体化的可能性,但缺乏实际用途。科技创新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非一定要创造人形物体。计算机科学专家郭毅可院士就曾表示,人形机器人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并非最优解。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人形机器人是科技与社会共同影响下的产物。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在其节目中指出,人形机器人的“像人”特性使其在适配现有基础设施和服务人类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情况下,人形机器人可能是更好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的解决方案。

宇树科技的探索与布局

宇树科技不仅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进行投入,还在四足机器人、通用机器人等多个方向进行探索研发。王兴兴在采访中表示,公司并未单方面,而是布局基础与前沿技术,等待市场最终的路线判断。

对于这场引人注目的“半程马拉松”比赛的结尾,引用马斯克在SpaceX星舰重型运载火箭第七次试飞失败后的一句话作为总结似乎更为贴切:“成功是不确定的,但娱乐是有保证的!”这不仅为这场比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