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大脚观后感400字


我阅读后的所思所感

最近我刚刚欣赏完这部名为《春的启蒙》的电影。我的室友观影后提到了一些情节给他带来强烈的心绪不适。事实上,我也深有同感。电影中的人物塑造,特别是倪萍所饰演的张美丽,确实与当下的社会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差异。

张美丽,一位西北农村的,因感情寄托和情感倾向与一名已婚男子产生情感关系,而受到争议。即便他的家庭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还时常遭受家暴,但只要他未正式离婚,张美丽就始终被视为第三者。这样的情节让我同学感到不安。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真实地观察到当时边远西北地区的社会现象。他们难以接触外界的生活方式、传统的价值观和闭塞的环境都在影片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

张美丽在丈夫因无文化偷铁轨而被枪毙后,开始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她决定在村里建起一所小学,尽管她的教学方法并不标准,但她的初衷是为了村里的孩子们。她教他们唱歌、跳舞、识字,用尽自己的全力。与此北京的夏雨老师来到这里,全心全意地帮助张老师适应这里的生活。尽管夏雨的未婚夫曾来接她回北京,但张老师的真挚和质朴最终让她决定留下来。

张美丽所展现的是一个无私奉献但又血肉的乡村女教师形象。为了给孩子们购买电脑等学习资源,她不惜低声下气地去求村委。村里的富裕户在母亲冥寿时对她进行羞辱和嘲笑,这让人感到十分无耻。夏雨老师随后也回到了北京,但带着孩子们一起回去的经历让她与丈夫的价值观产生了分歧并最终离婚。孩子们在领略了北京的美丽后,张老师更加强调了他们要有自己的尊严和好好学习的重要性。

在夏雨及其丈夫的帮助下,乡村的土豆销路得以打开。然而在一次运送过程中,张老师不幸被火车撞到并去世了。夏雨老师也曾经说过再也不会回到乡村,但在看到张美丽的最后一面时,她被张老师的坚韧和奉献精神所感动,最终决定留下来继续为乡村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这个故事虽然平凡却又不平凡,它可能是上世纪某个时代的缩影。这些教育者的精神深深撼了我。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只为培养孩子们的精神是值得所有人敬仰的!

作为一名即将走上讲台的师范生,我在观看这部电影时看到了许多弹幕的讨论。虽然有些弹幕对现在的教师持批评态度,但我更看到了许多人对师范生的期望和鼓励。我相信,即使现在的确存在一些不负责任的老师,但我未来若能成为一名教师,我可能无法完全地付出自己的一切,但我会对我的每一节课、每一位学生都负责到底。张美丽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和向往,即使面临种种困境和挫折她也未曾放弃过她的学生和她的教育理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正是对张老师的真实写照。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张美丽说:“来到这个世上时是哭着的,走的时候我要笑着。”这展现了她无畏的勇气和坚韧的精神。希望我们新时代的教师们都能有这种燃尽自己、照亮未来的教育理念去培育出更多的祖国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