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后的收获和感受
朋友们好!欢迎加入“教坛分享”的频道!我是夏晴老师,自2019年起,我所在的班级开始实施智慧教育e积分管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七年来我运用积分管理班级的一些体验和感悟。
之前我常使用“口头表扬”来激励学生,但渐渐地我发现这种方法效果有限。那些内向的孩子们因为缺少关注和鼓励而变得失落,而优秀的学生们也对这样的鼓励产生了免疫。当我开始采用e积分管理后,每一个孩子的进步都被精准地记录下来。
还记得我们班级的一个小男孩小强,他平时虽然是个听话的孩子,但上课时总是容易分心。我们班级引入了e积分管理后,我制定了“上课主动回答问题加分的规则”。起初小强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当他发现自己因为走神而得不到积分时,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变得专注并积极回答问题。
在e积分的管理模式下,类似小强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这种管理模式的魅力在于,它能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成长鼓励。每一次的进步、每一次的努力都变得“有据可查”。
在实施e积分管理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三个基本原则值得大家遵循:
第一是即时反馈。就像游戏里的“经验值”一样,孩子们的每一次努力都能立刻看到分数的上涨。我们需要确保有具体的班来执行这些规则,这样孩子们的行为能得到即时的加分或扣分。
第二是机会均等。我们不只看成绩,其他如运动会获奖、黑板报设计、帮助同学等都可以加分。
第三是目标可视。我们在教室的后墙上挂上了积分排行榜,这样学生们就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其他同学的排名。
在e积分的模式下,大多数规则都是奖励性的,学生们当然会感到高兴。但对于日常的违纪行为我们也会进行扣分处理。但扣分也有其尺度和标准,我们力求做到公正和公平。
使用e积分管理后,我发现处理班级日常问题时变得更为便捷和高效。例如,当有学生宿舍因晚间说话被通报时,我会在班中公布此事并给予扣分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学生心服口服,也使得师生关系更为和谐。
对于班的选拔也变得更为简单和明确。在e积分的模式下,班的责、权、利都变得清晰明了。他们只需要根据班级的积分规则来奖扣分即可。我们也鼓励学生们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使他们成为规则的共同制定者。
家长们也非常认可这种管理模式。我们可以将学生的积分明细同步到家长群中,用数据来说话。这样家长们就能更直观地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
对于我而言,使用e积分管理后我的工作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从原来的“全职保姆”式班转变为现在的“管理型班”。这种管理模式节省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我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具体而言,e积分管理系统能够自动记录和统计积分数据,省去了我大量的记录和统计工作。根据积分数据我能够更精准地发现学生的变化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学生的积分排名也是评优选模的主要依据这使得评选过程更为公正和透明。
经过这七年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e积分管理让隐性的品德显性化让模糊的努力清晰化让短暂的热情持续化它成为了照亮学生成长过程的“镜子”和学生成长过程的路标。我坚信好的教育应该是让每个孩子都看得到自己在发光。
对于想要尝试积分管理的老师们我的建议是:起步时找准切入点积分规则要少而清晰巩固一段时间后再逐步增加每周公开反馈数据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挣分不是目的而是证明“我在变得更好”的过程。期待更多老师加入这场“温柔的”让我们用积分为孩子们铺一条看得见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