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诗词的注释


在诗人的视角下,描绘诗篇的画境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舞,

凤去台空水自流。

吴国芳草掩幽径,

晋朝冠盖成古丘。

三山半隐青天外,

二水间有白鹭洲。

浮云遮日惹人忧,

长安难见使人愁。

此诗如何理解并记忆呢?

作品创作背景解析:

关于《登金陵凤凰台》的创作背景,有两种主要说法。一说是在天宝年间,李白被逐出长安后,游历金陵时所作。另一说则是李白因永王李璘案受牵连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回金陵时所作。不论哪种情况,都反映出李白在创作此诗时,已饱经仕途的坎坷,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全诗翻译解读: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翱翔,如今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流淌。吴国的芳草掩盖了幽静的小路,晋朝的名门贵族也变成了历史的遗迹。三座山在青天之外若隐若现,白鹭洲将江水一分为二。总有奸邪之人如浮云遮日,长安城难以望见,令人心中充满忧愁。

关键词语注释详解:

凤凰台:位于金陵(现今的南京)的古迹。

吴宫:指三国时期孙吴在金陵建都时的宫殿。

晋代:指东晋时期,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代名门世族,即豪门贵族。

三山:指位于南京西南长江边的三座山峰。

白鹭洲:指古代长江中的沙洲,位于南京水西门外。

浮云蔽日:比喻奸邪之人蒙蔽君主,使真相不明。

逐句深度赏析:

首句“凤凰台上凤凰舞,凤去台空水自流。”以凤凰的离去象征六朝繁华的消逝,暗示大自然的永恒与历史的沧桑。江水奔流,体现出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轮回。

次句“吴国芳草掩幽径,晋朝冠盖成古丘。”进一步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世事的无常,吴宫的花草和晋代的冠盖都已成为历史的遗迹。

第三句和第四句则描绘了金陵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对现实的思考。三山半隐青天外,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和谐;而浮云遮日、长安难见则触动了诗人对朝政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担忧。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他的代表作众多,如《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

“登”字飞花令

登高望远情思长,何处相思不断肠。

登楼远眺山河美,背立岩上秋风凉。

登临五湖寻仙迹,终老蓬莱海一方。

登舟渡口思古岸,西陵阻隔心茫茫。

登高远望情谊重,离别之恨两茫茫。

登山路险行不尽,溪泉潺潺处处闻。

登临古城花柳发,岁月流转情依旧。

登高看云思琼枝,白露黄花绕篱笆。